河南老李蹲在地头,手里攥着把蒜苔直叹气。



往年这时候,收购商的车早堵满田埂,今年却连个问价的人影都少。“抽一斤蒜苔工钱就得5毛,现在卖3毛,倒贴钱谁干?”他的抱怨在田间飘着。

记得前两年“蒜你狠”闹得凶,过年时蒜苔能卖到十几元一斤。那时候谁家种蒜苔,跟中了奖似的,地头全是抢货的贩子。可如今,新蒜苔刚上市,价格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呼呼往下掉。

北京批发市场里,蒜苔大宗价还能到8元一斤,可田间地头呢?



河南红帽蒜苔3毛4毛没人要,山东次蒜苔更是没人收,烂在地里都没人捡。这头老百姓餐桌上蒜苔炒肉吃腻了,那头蒜农看着满地蒜苔直发愁。

为啥价差这么大?

收购商直摆手,说市场饱和了,库存蒜苔还没消化完。“南北蒜苔赶在一块上市,全国都在卖,价格能不打架吗?”他们也喊冤。



可蒜农不管这些,化肥农药钱早砸进去了,地租人工都是成本,现在亏得血本无归。有人说,赶紧搞深加工吧,蒜苔腌咸菜、做罐头,总比烂掉强。

但老李摇摇头,“小老百姓哪懂这些?

设备厂房都是钱,谁来带个头呢?”这话戳中了要害,散户单打独斗,咋对抗市场的大风大浪?再看山东寿光,蒜苔入库收购价跌到2.



5元左右,可次货根本没人要。去年国庆节库存蒜苔从5元跌到1元,今年新货又来砸价,双重打击谁受得了?

蒜农心里都在打鼓:接下来大蒜上市,价格会不会也跟着跌?要是那样,可真没法活了。“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可种啥都怕价格过山车。

市场好了跟风种,结果供大于求;价跌了没人种,回头又闹缺货。这市场行情就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老百姓咋能摸得准?我个人觉得,咱不能光靠市场自己调节,能不能有点预警机制?



比如提前告诉大家今年种多少合适,或者帮着找加工渠道,别让蒜农干着急。可话又说回来,农产品价格波动也不是一天两天,咋能一下子解决呢?现在蒜苔便宜得让人咋舌,可蒜农的苦却没人知道。

当城里超市卖着几块钱一斤的蒜苔时,田间3毛钱的蒜苔却没人要。

这中间的差价去哪了?为啥受伤的总是种地的人?



也许,咱们真该多想想办法,让蒜农的辛苦不白费。深加工、电商直销、产地直供,这些路子都可以试试。

但不管咋说,别让“蒜你狠”变成“蒜你惨”,来回折腾老百姓。

蒜苔价格的事儿,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农产品市场的酸甜苦辣。咱老百姓盼的,就是个稳当日子,种地能有个合理收成。至于未来咋走,还得大家一起琢磨,您说是不是?

很抱歉,您的问题似乎与给定的创作任务关联度较低。根据您提供的用户问题和参考内容,核心是围绕蒜苔价格波动展开的三农话题,而您当前的提问未明确指向具体需求。若您需要对之前的创作进行调整或有新的写作要求,请详细说明,我将继续为您服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