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最近又起冲突了,冲突的根源,到最后其实还是克什米尔问题。



在分治之前,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属于英属印度,英属印度除了印度和巴基斯坦还包括孟加拉国和缅甸。缅甸于1937年4月1日被英国殖民者从英属印度的自治省,变成了直接属于殖民者管辖的英属缅甸,因此,讨论二战后的英属印度分治就不包括缅甸。

英属印度属于一个松散的共主联盟,很多土地不是英国人直接控制的,一些土邦实际上是独立的,只是名义接受英国人的统治。



二战彻底地动摇了英国的殖民体系,英国不得不同意英属印度这些殖民地独立,但英国人习惯做搅屎棍,临走了还埋雷。按照宗教将英属印度分治,以穆斯林为主的省份,被划分组成了巴基斯坦。历史上并没有巴基斯坦这个名称,这是选择英属印度北部以穆斯林为主的省份名称的字母合在一起组成的新国家名称,这个国家分成了彼此不相连的东西两部分,即西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西巴基斯坦是主体,东巴基斯坦就是现在的孟加拉国。以印度教教徒为主的省份则组成了印度。

印度分治只是对英属印度大部分区域的分治,大部分土邦的划分也是很关键。英国殖民者让这些土邦自由选择加入印度和巴基斯坦,也可以选择独立,而英属印度有超过600个土邦,这些土邦有超过1亿人口和10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它们的归属直接影响分治后巴以的力量对比。最终,在这些土邦自主选择加入巴基斯坦还是印度的过程中,大多数土邦选择加入了印度,只有少数土邦加入了巴基斯坦。

占山为王,总比成为别人的邦好,这些土邦中较大的土邦,是不愿意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的。

海得拉巴士邦是当时最大的土邦,整个土邦有差不多2000万人口,大多数居民信仰印度教,但土邦王公是穆斯林,王公的想法成为独立国家的君主或者加入同样信奉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但是这个土邦的位置,位于新成立的印度国家的中心区域,一旦这样独立的邦存在或者加入巴基斯坦,势必会威胁印度的安全。印度果断出手吞并了海得拉巴士邦,并将其拆散,历经了70多年,这里早没有了海得拉巴士邦的痕迹。

查谟克什米尔邦是英属印度的第二大土邦,居民大部分是穆斯林,王公则是印度教徒,因此,王公是希望加入印度的,但是大部分局面想加入巴基斯坦,这和海得拉巴士邦刚好相反。克什米尔王公想独立,穆斯林想加入巴基斯坦,于是双方爆发冲突,王公逃到印度并宣布克什米尔加入印度。这是印巴围绕克什米尔问题,矛盾的开始。

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印巴爆发了第一次战争,这次战争也被称为克什米尔战争,最终的输家是实力上更弱的巴基斯坦。双方以战争的形式划定了克什米尔的控制线:巴基斯坦控制克什米尔的三分之一的土地,印度则控制克什米尔三分之二的土地。



印度和巴基斯坦围绕历史遗留问题又打了两次全面战争,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印度胜,巴基斯坦输,而且巴基斯坦失去了东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宣布独立。

上世纪九十年代,印巴又分别拥有了核武器,成为区域的重大威胁,也让对手更加惧怕可能遭受的核打击。克什米尔这个死结不仅没有解开,而且是越结越深,双方根本就没有破解的方法,克什米尔成为双方都不稳定因素,局部冲突经常出现。



解开印巴冲突之结,就需要解决克什米尔之结,但领土问题谁又能轻易放弃呢?南亚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更加剧了冲突爆发的可能,未来的印巴关系更存在很多变数,克什米尔会不会成为新的火药桶,真的是难以预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