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魏兴东与郑州科技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师生交流会,在郑州魏兴东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功举办。
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郑州市非遗年度人物、郑州市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注册中国烹饪大师、世界中餐推广大使、河南省技术能手、河南省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魏兴东、郑州科技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中义教授、副院长孔欣欣教授、教研室胡航伟、崔建涛、张景义等老师以及2023级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20多名学生代表,和河南省豫菜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新立、食品商贸供应链企业负责人、餐饮行业创始人代表等30多人参加此次交流活动,共话非遗传承与职业规划,并通过现场烹饪演示展现传统技艺的创新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魏兴东此前已受聘为郑州科技学院专任教师,主讲《宴会设计与管理》专业课程。活动现场,郑州科技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中义教授为其颁发聘书,标志着“校行企‘ 协同育人模式的新探索。
(郑州科技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中义、副院长孔欣欣为魏兴东颁发聘书)
师生们首先参观了魏兴东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初心与匠心:一声手艺人、一生守艺人》主题演讲中,魏兴东大师结合自己30多年的从业经历,从非遗技艺传统文化和匠心精神,向学生们诠释了非遗传承人对技艺以及何为守艺人的独特理解,总结守艺人应该坚守的职责是什么?魏兴东说,守艺人“守的是祖辈沿袭下来的一门独特技艺;守的是行业传承的一份责任;守的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守的是一项民族非遗文化。”
同时针对学生的职业发展,魏兴东建议同学们及早开始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越早,方向越清晰,围绕方向努力,成功机会越大”,引发了学子们的深度共鸣。
(魏兴东在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学生分享)
实操环节成为活动高潮,魏兴东现场为师生们演示了传统菜肴拔丝红薯和创新菜肴荆芥小龙虾。
“拔丝红薯这个菜非常经典,食材也比较简单,主要是白糖和红薯,比较考验功夫。”一新一旧两个菜品,魏兴东先从传统菜品开始。
炸制红薯之前,细心地控水、裹粉,然后入油锅炸制。熬制糖浆时,魏兴东不停翻锅,确保受热均匀。“你看,糖浆的颜色,变成香油色了,就可以了。”随后,将糖浆盛出,用汤勺舀出糖浆,在空中稍微冷却,淋在炸好的红薯上。糖浆如金丝摇曳飘飘洒洒,引发阵阵惊叹,魏兴东还细心地对同学们说:“这个菜要趁热吃,凉了就粘一块拔不动了。”
第二道是荆芥小龙虾。荆芥以口味清新、风味独特深得河南人的喜爱,这道荆芥小龙虾则是魏兴东大师创新研发首次推出的全新口味。
“我们用的是鲜活的小龙虾,你看,小龙虾很调皮。”魏兴东强调了食材的重要性。“对,油温要烧到七成热,保持锅的温度。”魏兴东强调每个烹饪的细节。
爆香葱姜蒜,按顺序加入花椒、清水和秘制酱料,“可以烹制了,要大火烹出好味道。”出锅前,加入河南特色食材—荆芥。
荆芥、胡椒、酱料、山胡椒油、小龙虾混合出一种奇妙的香气,既浓郁鲜香又提神醒脑,现场的同学们振奋了,争相上前感受味觉新体验。
实操课结束之后,郑州科技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同学们踊跃发言。
“这个现场课主要是为了教会我们宴会设计这门课程。之前想着很简单,觉得就是设计一个菜然后做出来。但真正学习的时候却发现不是这样的,这堂课让我受益良多。” 学生代表杨丽雯有感而发。
陈子怡同学表示:“魏老师让我们了解到中国传统非遗文化知识,看到了烹饪专业的无限可能,我也明白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并且魏老师做的菜非常好吃,谢谢魏老师。”
(学生现场分享)
活动现场,郑州科技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孔院长强调,魏兴东作为郑州科技学院的专任教师,本学期不仅在学院课堂上讲授理论课程,还邀请学生们来到魏兴东大师技能工作室,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现场实践课,同学们不但要理解魏老师作为手艺人对匠心精神的诠释,更要把匠心精神与职业规划充分结合运用,并铭记在心,相信一定会受益终生。
(副院长孔欣欣教授致辞)
张中义院长最后指出,“大师引航,匠心传承”活动举办的很好,魏兴东老师在专业上为学生们做了榜样,在价值观上做了引领,更好的激励了年轻人。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不光能养家糊口,安身立命,还可以通过在技能上的积累,踏踏实实、努力奋进,使人生不断进步。他鼓励同学们用目标指引自己的人生道路,“以魏大师为标杆,在烹饪道路上不断地去探索、传承匠人匠心精神,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院长张中义教授总结致辞)
活动在热烈的互动交流中圆满落幕,与会师生与行业代表合影留念,共同见证非遗传承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