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谷雨,马上就是立夏了。
但是这个春天很多人都过得不太平:感冒刚好又咳嗽、鼻子痒得直打喷嚏、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早上起来嘴里发苦......
特别是那些常年大便黏马桶、肚子总胀气的人,身体里积攒的湿浊毒素该清清了。
现在天气逐渐转暖,正是给身体升清排浊的好时机。
今天,邀请到脾胃专家李常青主任,来给大家分享一个时令蔬果,集清肝火+健脾胃+祛湿气为一体。
春夏交接,天气忽冷忽热最伤脾胃,加上空气湿度大,人体就像泡在温水里的毛巾,湿气困在里面排不出去。
此时上市的冬瓜,是"天然清洁工",正是这个时节祛湿养脾的好食材,能同时调理脾胃和肝气。
一、祛湿排浊:利水祛湿的“排水阀”
春夏雨水增多,环境湿度加大,人体易出现下肢浮肿、小便量少、晨起眼皮肿胀等情况。
冬瓜皮利水祛湿效果更佳,能促进体内多余水分排出。
将带皮冬瓜切片煮水,连续饮用三天可改善排尿不畅,特别适合久坐不动、常吹空调的人群。
二、健脾开胃:健脾消食的“开胃剂”
气温升高后脾胃运化能力减弱,常见饭后腹胀、大便黏腻、食欲减退等症状。
冬瓜肉质地清爽,含有促进胃肠蠕动的膳食纤维。
搭配山药炖煮成汤羹,既能补充水分,又能温和增强消化功能,缓解湿热天气带来的脾胃负担。
三、平肝降火:清热解暑的“灭火器”
春夏交替时气压波动频繁,易引发头痛颈僵、心烦失眠等肝火亢盛表现。
冬瓜瓤清热效果显著,取新鲜瓜瓤榨汁饮用,可缓解气温骤升引起的头胀目赤。
搭配少量陈皮煮水,还能改善情绪焦躁、入睡困难等问题。
真实门诊案例分享:
39岁张先生,主诉口苦腹胀两周,伴有头皮出油、大便粘滞。
诊见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辨证属脾胃湿热证。
开方:冬瓜皮、茯苓、生白术、荷叶、炒麦芽、淡竹叶。
此方以冬瓜皮为君药,配伍健脾祛湿药材,先扫除湿浊,再恢复脾胃功能。
配合每天喝冬瓜薏米汤(冬瓜200克+生薏米30克+瘦肉50克)。
5天后复诊反馈大便成型,腹胀减轻大半。
现在他每周喝三次冬瓜汤,不适症状未再复发。
冬瓜虽好,但是性凉,体质虚寒、容易腹泻的人群,建议搭配温性食材同煮,并且要控制量。
春夏换季的关键在于疏通体内湿浊。
冬瓜通过利水祛湿、健脾和胃的作用,帮助清理体内堆积的代谢废物,促进气血正常运行,这正是顺应季节变化的养生智慧。
最后提醒: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具体的用药和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进行调整,不可盲目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