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民法典》继承编及相关司法解释全面落地,为父母房产继承构建起清晰的法律框架,既划定财产分配的刚性边界,又留出柔性操作空间,如何用好规则、平衡利益,成为每个家庭的必修课。



新规打破“公证优先”桎梏,公证遗嘱不再具绝对优先权,以最后一份合法有效遗嘱为准,新增录像、打印遗嘱形式,但需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如北京王大爷以录像遗嘱将房产留给长期照料的女儿,虽儿子持有2018年公证遗嘱,法院仍按“时间优先”判定录像遗嘱有效。

实务中,遗嘱需形式合规,录像遗嘱要清晰表意,两名无利害关系见证人全程在场并标注日期;打印遗嘱需逐页签名、捺印,见证人在每一页签字;内容要明确,避免模糊表述引发争议;还要妥善保管,可存入公证处、银行保险柜或专业遗嘱库。



法定继承方面,新规重申“法定继承优先,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原则。未立遗嘱时,第一顺序继承人原则上平均分配遗产;第二顺序继承人在第一顺序继承人全部缺位时参与分配。不过,生活困难或尽主要赡养义务的继承人可适当多分。实务中,代位继承和转继承风险可能扩大继承人范围,多人共有房产处置需全体共有人同意,易陷入困境。

居住权登记制度破解“过户即赶人”困局。部分老人提前过户房产却面临被要求搬离的风险,如今可在过户时同步申请居住权登记,明确居住期限和范围,居住权具有对抗效力,即便房产被处置,居住权人仍可居住。实务建议签订书面协议、公证备案并及时登记。



农村房产继承遵循“地随房走”,城镇户籍子女可继承农村房屋,但宅基地使用权不可单独继承,房屋翻建、改建需村集体同意。继承人要核查房屋合法性,涉及翻建、改建提前与村集体沟通,五保户亲属提供长期赡养证明可优先继承。

北京陈明远夫妇案例凸显遗嘱形式合规的重要性,也体现法定继承中“权利义务一致”原则。他们通过打印遗嘱将房产留给女儿,因见证人未全程参与遗嘱生成,遗嘱被判无效,最终按法定继承,结合女儿赡养情节分配份额。



家庭财产规划中,建议老人提前立遗嘱并每3年更新一次;房产过户时明确居住权;涉及房产操作签订书面协议;继承规则复杂,可咨询律师或公证员。

2025年的房产继承新规,为家庭财产分配提供指引。对老人而言,遗嘱是最后的守护;对子女而言,孝道是最好的回报。愿每个家庭在规则中守护温情,在权责中传承家风,让房产虽易主,亲情永留存。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