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空母舰领域,部分军迷朋友们经常会存在某些小小的误区。举例来说,早年间很多人都笃定“唯有核动力航母才能运用电磁弹射器”。但“福建舰”的诞生,证明了常规动力“超级航母”,同样可成为电磁弹射器的搭载平台。还有,诸如“核动力航母一定比常规动力航母先进”一事,其实也是个误区。从本质上来说,二者只是动力形式和性能侧重不同。仅以服役期内的在航率和大修所需时长这两点来算,其实常规动力航母要比核动力航母有优势得多。于是,今天要聊的也是个误区,那就是“电磁弹射器一定比蒸汽弹射器更加优越”。
“福建舰”完全体预想图
我们知道,在国内于早年间发展航母弹射器时,其实是把蒸汽弹射技术和电磁弹射技术作为两个独立的科技线并行发展,二者并不存在实质性的“谁比谁更优先或更重要”。原因很简单,对于“全球航母俱乐部”中的年轻成员中国来说,无论是搞蒸弹还是搞电弹,咱们差不多都是“从0开始”。在“福建舰”这里,最初也是打算上蒸汽弹射器,只是由于电磁弹射技术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达到了可装舰运用的程度,故中国首艘弹射型航母就一步到位式地采用了电磁弹射器,跳过了蒸弹时代。
舰载机被蒸汽弹射系统放出的蒸汽所包围
基本可以肯定的是,继“福建舰”之后未来更多的国产航母,也将是弹射型航母,且几乎100%地都搭载电磁弹射器。于是乎,当年国内同样砸下不菲经费研发出的蒸汽弹射器技术,就只能转入技术储备并在资料柜中做永久封存吗?答案或许也未必。一种可能性在于,我们也许可把蒸汽弹射器作为一种外贸型装备,推销给一些在人民海军之后步入“全球航母俱乐部”的国家。
蒸汽弹射器放飞舰载机
再想得夸张些,目前国内无比旺盛的造舰产能,足以满足部分潜在用户打造更大吨位水面作战舰艇的能力,如可搭载弹射器的“外贸型航空母舰”。对于有这方面需求且具备付款能力的用户,它们订购搭载了蒸汽弹射器的航空母舰的可能性,其实还真不是0。
任何国家都希望拥有航母
毕竟,抛开实际需求和付款能力不谈,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于,“但凡是有海军的国家,都会想要拥有属于自己的航空母舰”。于是反过来想,要么是对航母有较大需求的国家,要么就是“钱多到可以无视需求”的国家,或将成为外贸型航母、至少是蒸汽弹射器这一子系统的潜在买家。
法国“戴高乐”号就是中型蒸汽弹射型航母
同时应该看到,相比起科研攻关能力强大且在航母发展之路上的“心气”极高的世界级大国中国,全球大多数国家对航空母舰的需求,都不是为了去打一场“确定未来几十年内的全球海上战略格局的远洋决战”。对于它们来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区海上战略格局的中型和轻型航母,基本就够用了
“四川舰”下水仪式
而在这方面,对舰内电力系统的布局和先进程度要求极高,且因是全新产物故技术风险略大的电磁弹射器,其实并不适合中小吨位航母。倒是被一些人认为“不够先进”的传统产物蒸汽弹射器,更有可能获得相关国家的青睐。当然了,不只是装到航母的身上,不排除会有某些国家受中国推出的“全球首款电磁弹射型两栖攻击舰‘四川舰’”的启发,试图获得综合战力比航母低一个量级,但成本也更低的“蒸汽弹射型两栖攻击舰”
航母或将在未来逐步普及
这样想来,当下全球拥有蒸汽弹射器技术的国家有且只有两个,即中国和美国,这就让我们在潜在市场中有了不小的竞争力。正如潜艇和“神盾舰”正在全球各国海军中逐步普及那样,谁都不能打包票地说,未来航空母舰不会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中的制式装备。待到那时,说不定中国的机会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