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金庸迷,是幸福的,也是痛苦的,幸福是因为金庸的故事都足够精彩,甚至那些经典之作哪怕读个十遍八遍,也依旧经典,至于为何痛苦,则是因为金庸在书中挖了太多的坑没填,对于那些喜欢刨根问底的人而言,就只能通过书中的细节来脑补剧情了。
比如《天龙八部》的故事明显就没写完,宋辽大战结束之后,萧峰选择自戕,那是萧峰故事的结局,但书中还有另外两位主角,段誉和虚竹,他们的故事依旧值得展开。
(虚竹剧照)
可让人纳闷的是金庸将段誉的结局一笔带过,那好歹也有个结局,但虚竹的结局,他却是只字不提,这又是为何?
金庸是在回避什么?
一、无疾而终的故事
金庸交代了段誉的结局吗?这或许是多数人的疑问。
其实多数人有此一问也不稀奇,毕竟金庸的小说最出圈的是三联版,多数电视剧也是根据三联版的情节翻拍的,而在那个版本中,段誉的结局还是与王语嫣一同看着发了疯的慕容复就画上句号了。
可新修版却不同,金庸在新修版中安排王语嫣离开段誉,让段誉看透了心魔,接着书中提到段誉当了四十年皇帝后出家为僧。
其实金庸这番改动也不无道理,因为段誉的历史原型段和誉正是当了四十年皇帝后避位为僧,换言之,段誉没法逃脱自己的宿命。
但虚竹不同,这个角色纯粹是金庸虚构出来的,他的未来有无限可能。
(天龙三兄弟剧照)
甚至可以确切地说,在天龙时代的群雄退场之后,虚竹就是后天龙时代的天下第一高手,加上新修版中提到他代替萧峰传下了丐帮的两门神功,成了丐帮的恩人,他就更应该在后续的剧情中大放异彩了。
事实上,金庸也特意在新修版《射雕英雄传》中提到了虚竹的存在,说是:“北宋年间,丐帮帮主萧峰以此邀斗天下英雄,极少有人能挡得他三招两式,气盖当世,群豪束手。当时共有‘降龙二十八掌’,后经萧峰及他义弟虚竹子删繁就简,取精用宏,改为降龙十八掌,掌力更厚。”
可传功之后的虚竹哪去了,却没人知道,对于丐帮而言,恩人失踪,他们居然也不闻不问,这属实是不太正常。
而这一切,或许与梅兰竹菊的一个决定有关。
二、虚竹与梅兰竹菊
有人说金庸之所以不敢细写虚竹的余生,是因为这小和尚的定力极差,即便有了梦姑相伴,那灵鹫宫中也还有不少宫女,尤其是梅兰竹菊个个堪称绝色佳人,虚竹难免对她们动情,所以后来的虚竹多半会变成一个大俗人,这样的形象自然不适合再当主角,读者难免对他失望透顶。
甚至他有可能因为贪恋那些佳人而暴毙身亡。
(虚竹、梅兰竹菊剧照)
然而读过新修版的人就知道,那是多虑了。
金庸在新修版原著最后一回中就提到过,虚竹是将梅兰竹菊送给了段誉,而那梅兰竹菊后来则是被段誉赐给了自己一众大臣的儿子们,都有了归宿,几乎与虚竹再无瓜葛。
那后来虚竹的失踪,又与梅兰竹菊有什么关系?
很简单,当初虚竹刚刚入主灵鹫宫时,没蓝主角还带虚竹做了一件事,正是去后殿的石窟中习武。
那灵鹫宫的后殿之中藏着数百年前旧主人留下的各种神功,包括天山折梅手、天山六阳掌、生死符等一众绝技都被刻在石壁之上。
除此之外,那石壁上还有诸多甚至连天山童姥、无崖子、李秋水都没有展现过的武功,比如一招能够让虚竹凌虚而起的武功。
(梅兰竹菊剧照)
说是:“石壁上天山六阳掌之后的武功招数,虚竹就没学过。他按着图中所示,运起真气,只学得数招,身子便轻飘飘地凌虚欲起,但似乎什么地方差了一点,以致没法离地。”
听说过轻功能够让人跳得高、跑得快,却没听说过能够让人凌虚而起的,显然,这已经超出了轻功的范围,这简直就是在修仙。
其实这也并不稀奇,因为虚竹早已在童姥那儿见识过她那返老还童的绝技,也就是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哪怕那是所谓的副作用,却也十分神奇,确实是让童姥变成了孩童模样。
而这即是问题所在。
三、周伯通的无心之言
金庸在《神雕侠侣》中,借周伯通和郭襄的对话提出了一个观点。
说是:“郭襄道:‘将来你越变越小,人人见了你,都拍拍你头,叫你一声小弟弟,那才好玩呢。’周伯通一听,不由得当真有些担忧,呆呆出神,不再言语。其实世间岂真有返老还童之事,只因他生性朴实,一生无忧无虑,内功又深,兼之在山中采食首乌、茯苓、玉蜂蜜浆等大补之物,须发竟至转色。即是不谙内功之人,老齿落后重生,筋骨愈老愈健之事,亦在所多有。周伯通虽非道士,却深得道家冲虚养生要旨,因此年逾九十,仍精神矍铄,这一大半可说是天性使然。”
(周伯通、杨过剧照)
前文提到过,金庸在新修版中是将《天龙八部》与“射雕三部曲”的世界观打通了,也就是说,在周伯通看来,这世上绝不可能有“返老还童”之事,事实上金庸是以旁白的形式提出这个观点,也就说明他自己也认可这种说法。
而虚竹修炼的那些武功明显已经超出了武侠的范畴,达到了修仙的境界,若是继续出现在故事之中,就不合适了。
这也是为何金庸不敢写虚竹余生的故事的原因,整个逍遥派其实都给人一种突破武侠边界之感,他们注定只能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