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底,印度和巴基斯坦在两国争议地带克什米尔地区的“大打出手”。
不仅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还将印巴战争这个历史名词,再一次的带入全世界的视线当中。
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历史当中,一共发生了三次印巴战争。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次印巴战争期间,巴基斯坦曾求助于中国方面,而中国方面也给予了巴基斯坦方面极大的援助,甚至还向印度方面下达了最后通牒。
(当时出现在战场上的装甲车)
第二次印巴战争
要聊最后通牒的内容是什么之前,还是先聊聊这起第二次印巴战争的来龙去脉吧。
和2025年的印度巴基斯坦大打出手一样,这一次两国爆发交火的核心原因,还是因为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
印度和巴基斯坦曾今都是英属印度殖民地的一部分,但由于英属印度殖民地解散时,殖民地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秉持着“梵天的归梵天,伊斯兰的归伊斯兰”这一原则,最终导致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分治建国。
(当时的英属印度殖民地)
但分治建国的原则到了克什米尔地区,却硬生生的碰了一个软钉子,当地主要人口为穆斯林,强烈呼唤并入巴基斯坦,但彼时控制该地区克什米尔土邦王,却偏偏是一个印度教徒。
结果如此一来,就导致了主权归属争议,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宣布,自己才是该地区的主人,并将对方视为了侵略者。
因为这样的矛盾,在1947年到1949年期间,第一次印巴战争爆发了,虽然双方通过联合国斡旋停火,但克什米尔问题仍其实未解决,双方只不过强行压制住了矛盾而已。
而到了1965年地区,矛盾再一次爆发,因为当时克什米尔地区穆斯林对印度的诸多政策不满,巴基斯坦以支持自由战士为名,向印控地区发送了大批军火,支持当地居民反抗印度统治的暴动。
与此同时,印度则计划发起军事打击,试图彻底控制克什米尔。
(那个年代的印度军队)
1965年8月,印军动员了六个师的兵力,进入巴基斯坦境内,并持续向巴方纵深推进。
8月28日,印军又以两个师的兵力展开突袭,攻占巴基斯坦边防部队的三个哨所。
(那个年代的印度军队)
1965年8月31日晚,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下令正规部队开拔,并向驻扎在克什米尔西部查木布和乔里安地区地区的印军部队发起反击。
据了解,此次反击行动代号为“大满贯行动”,该行动成功解救出多名被印度围困的“自由战士”,并成功占领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约500平方公里土地。
然而,此类军事成果并未改变当时印强巴弱的整体格局,印度军队受挫以后,继续向巴基斯坦境内推进,将巴基斯坦军队一路逼到了亚克尔运河沿岸。
直到后来,伴随巴基斯坦空军的出动,伊斯坦堡方面控制了制空权,这才扭转了战局。
后来,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枪声不断,印度曾在9月10日痛击巴基斯坦的坦克部队,又曾在9月6日,在己方出动了400辆坦克的情况下,被巴基斯坦方面重创,
战斗到了这个程度,双方都无力再战,并最终形成了对峙。
靠不住的美国
由于南亚地区的综合国力对比,整体呈现印强巴弱的特质,再加上印度此次行动,采用了先下手为强的策略。
所以巴基斯坦一度在战场上十分被动,尤其是他们的地面部队,在遭遇印军坦克装甲火力时,更是损失惨重,如果不是该国空军的出色发挥,甚至巴基斯坦将面临更加悲惨的命运。
所以,在关键时刻,巴基斯坦想到了向外国求助。
(当时双方都投入了大量坦克)
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自己的传统盟友美国,毕竟,巴基斯坦的很多武器装备,都来自于美国的进口。
巴基斯坦方面相信,自己作为美国在南亚次大陆最大的盟友,而印度和苏联关系密切,美国绝无理由坐视不理。
但遗憾的是,一来当时美国正忙于越南战争,二来,由于南亚次大陆,印强巴弱的格局,美国一直都想拉拢印度,作为自己在南亚次大陆的支点。
(美军忙于越南战争)
所以在这场战争当中,美国对巴基斯坦的帮助有限。
那么既然美国靠不住,巴基斯坦又可以靠谁呢?思来想去之下,一个国家的名字,突然出现了巴基斯坦人的脑海当中。
(当时的战场环境十分恶劣)
中国的仗义出手
这个国家,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双料邻国”,也是当时整个亚洲地区唯一敢于硬刚美苏,又秉持公正、公平、不偏不倚原则的国家——中国。
当中国收到巴基斯坦的求助时,北京的决策层迅速做出了相应的规划:一方面,中印边境自1962年的边境冲突后,一直处于军事对峙状态,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扩张可能威胁中国西部安全;另一方面,与巴基斯坦深化关系,有利于中国在南亚地区获得重要战略支点。
当然,还有关键一点就是,中国老一辈领导人向来反对大国欺凌小国的霸权行径。印度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高压统治引发当地民众暴动,让中方极为不满。
与此同时,印度还出兵吞并了中印边境处的小国锡金,引起了地缘政治的极大变动。
中国担心印度的霸道行径,将会引起整个亚洲地区的震动,所以关键时刻,中国选择了出手。
(锡金后来被印度吞并成为了印度的一个邦)
中国的支援行动,首先从舆论和外交层面展开。
1965年9月初起,中国媒体开始集中、广泛报道印巴冲突动态,表示中国对于巴基斯坦的同情。
中国官方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人民日报》更是将中国高层与巴基斯坦大使会面的新闻置于头版头条,引发南亚地区高度关注。
与此同时,中国还向新德里当局发出外交照会,要求印度停止在中印边境的军事活动。结合当时印巴在边境激烈交战的形势,中国此举,几乎就是在明确告诉印度,自己站在了巴基斯坦一侧,甚至中国还一直暗示,有必要时,中国可能出兵。
(印度军队)
与此同时,大量中国制造的武器也被源源不断的运到了巴基斯坦境内,前文提到的,在此次战争中大放异彩的巴基斯坦空军,就装备了很多中国战机。
待中国提供的武器助力巴基斯坦稳住战局后,中国外交部向新德里当局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印度拆除在中锡边境的非法入侵工事,停止一切侵略行为,并承诺不再重犯。
中国还进一步阐述了对印巴局势的关切,重申对巴基斯坦的支持态度。
最终,在中国的强硬立场施压下,再加上美苏等国的外交调停,这场由印度挑起的战争宣告结束,和平再一次来到了克什米尔地区。
(人民日报甚至刊登了照会全文)
参考资料: 1、凤凰网《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中,中国给予了巴基斯坦怎样的支持?》 2、人民网《印度反动派一贯奉行扩张主义》 3、新华社《美丽冰川变成最高战场:目睹印巴相争7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