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帆高挂乘风起,拼搏奋进捷报传。

在繁花盛开的春日里,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实干为笔、创新为墨,交出一份释放暖意、提振信心的成绩单:今年一季度,滨海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9%,比上年加快0.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8%,比上年加快11.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0.6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4%,比上年加快2.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9.5个百分点,实现“开门红”。

透过这组近日出炉的经济数据,“蹄疾步稳”“向新向好”“活力奔涌”3个关键词勾勒出滨海新区一季度经济的发展态势。那么,这其中的“含金量”“含新量”几何?经济增长的背后又有哪些动能支撑?

链式思维做强产业“大文章”

经济发展,项目先行。滨海新区坚持项目为王,积极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按照部署,滨海新区今年实施1046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8850亿元。春节刚过,55个项目集中开工,涉及生物医药、智能科技、绿色石化、新能源、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一时间,塔吊林立的施工现场、开足马力的生产车间涌动着“启新程”“谋发展”“赶春光”的建设热潮。

2月11日,中石化英力士(天津)石化有限公司筹建的南港乙烯外购轻烃原料配套项目码头工程开始水上施工作业,船舶停靠平台搭建与调度中心内部装修也同步启动。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后,主要为天津南港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项目服务,用于接卸中石化进口液化原料。届时,原料运输船可直接停靠码头,并通过预留管道将原料输送至南港乙烯厂区,这样一来,既能提升运输效率,又能降低物流成本。

一个项目链起一个产业,一个产业激活经济发展“一池春水”。

作为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区域申建国家现代粮食物流(产业)示范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港40万吨粮食筒仓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计划建设40座1万吨级筒仓和廊道辅助建筑,其中,20座钢板筒仓预计年内建成投产。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全速推进建设进度,目前已攻克关键节点。在此基础上,天津港保税区推动港产融合多式联运二期项目落地,通过新建两个10万吨级通用及多用途泊位、30座粮食筒仓等,提高临港区域港口货物运输效率,进一步提升港区吞吐能力,推动港口服务与产业、金融、贸易协同发展。

哪里有项目,哪里就有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在滨海新区,全区上下以项目建设之“进”,支撑经济发展之“稳”,越来越多的好项目成为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塑造新优势的“强引擎”。

科技之光点亮未来“新赛道”

好态势何以延续?高质量发展从何发力?今年一季度,滨海新区寻“新”求“质”,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大模型、机器人等新赛道,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让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奔赴”。

今年1月初,由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孵化企业——天开燧世(天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编制的T/CAS976-2024《可穿戴式脑机接口专用脑电采集分析系统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团体标准发布,填补了脑机接口领域的标准空缺,标志着我国脑机接口技术可应用于更多场景,为脑机接口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滨海新区,这样的创新案例不在少数。

今年春节期间,DeepSeek(深度求索)热潮蔓延开来。滨海新区企业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拥抱AI(人工智能)浪潮,第一时间在AI实验室进行本地部署验证,形成整体解决方案,推动国产芯片与AI技术深度融合,使飞腾腾云S5000C和飞腾腾锐D3000两款CPU(中央处理器)产品实现对DeepSeek全系列大模型的端到端支持,覆盖数据中心和终端场景,为行业智能化升级和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持。“我们团队不断增强飞腾算力,目前已在本地的地铁、港口等领域铺开合作项目。”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御风认为,近年来,滨海新区积极布局基础软硬件产业链及人工智能产业链,操作系统、算力芯片、数据库等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完备,蕴含机遇。

技术“上新”,产业“焕新”,传统产业正高擎科技之光照亮未来。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王百森说道:“我们要以科技之手抓牢‘油头’、提升‘化身’、延伸‘精细尾’,推动石化这个传统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升级,而且还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一头多链、集链成片、连片成群的‘产业+创新’生态圈。”

踏科技之浪,逐创新之光。

今年一季度,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首飞、“滨海造”气象卫星成功发射、北方大数据交易(服务)中心通过全国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资质审核、麒麟软件突破超500项技术专利壁垒……接踵而至的好消息,彰显了滨海新区的韧性与实力。

当好高质量发展“顶梁柱”

开局映照全局,起跑决定后程。滨海新区一季度开局平稳、起步有力、超出预期,成绩来之不易。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滨城”样板的重要一年,亦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在此背景下,滨海新区抢抓重大战略机遇、重大政策机遇、重大活动机遇,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争取更多引领性的重大项目和重大任务纳入国家战略布局;用好中央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进一步支持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落细落实;巩固拓展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投资促进活动成效,用好夏季达沃斯论坛等开放平台,提前对接、深入谋划合作项目,拓展与新兴市场国家合作领域。

滨海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单泽峰表示,今年,滨海新区还将完善“技术研发在京、创新应用在津、产业转化在滨”的协同模式,在合成生物、新材料等领域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建一批技术创新、制造业创新和产业创新中心,攻克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广“先使用后付费”等政策,支持新技术、新场景应用示范,打通成果转化新渠道。

谋篇布局,举旗定向。

滨海新区坚决扛起经济大区挑大梁、作贡献的责任担当,锚定目标、鼓足干劲、精准施策,各行各业竞相发力,誓以“首季首胜”为“全年全胜”夯实底座,乘势而上,发挥好高质量发展“主引擎”、新质生产力发展“主力军”、对外开放“主平台”作用,奋力冲刺二季度,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当好“顶梁柱”“压舱石”。(记者 王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