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现在心里还很激动,没想到影响力这么大”

4月23日晚7时左右,真情巴士驾驶员刘超正在执行营运任务,她驾驶的25路公交车从锦汇嘉园始发,一位头戴安全帽、身穿荧光背心、肩背帆布包的工人大哥上了车,他张望四周的空座后,却选择坐在了座椅下方的地台上。刘超从后视镜看到大哥的这一举动,扭头告诉他“大哥,有座,可以坐座位上”。大哥回答说“我身上脏一点”,仍坚持坐在地台上。


到下一个站点时,刘超将车熄火,走出驾驶室将大哥扶到座位上,还送上了面包和酸奶让他“拿着吃点”。大哥却难为情地又说了句“我身上脏”,刘超说“没事,用自己双手挣钱是最值得骄傲的事情”。这句话温暖了工人大哥的心,他在下车时特意到驾驶室外给刘超竖了个大拇指。

4月29日,工人大哥再次乘坐25路公交车,又遇见了正在执行营运任务的刘超,大哥一眼认出了她,在下车时掏出了一封折得方方正正的感谢信,塞到了刘超手中便挥手下车了。

信中,大哥说:“……我在外打工20多年了,去过好多城市,唯独在这里,在真情巴士的车上,因为你的一句话和你送给我的面包,让我感受到回到家乡的亲切感和温暖。我不会说话,当时忍住眼泪不知道说啥感谢你。回到宿舍感慨万千,我一个满身泥土的建筑工人是你让我不再自卑,让我在异地他乡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让我相信劳动者最光荣……”

这封信纸边缘呈波浪状的撕痕,第一行是“感谢信”三个字,内容写了满满一张纸。在人民日报抖音账号5月1日晚发布的视频中,这封信便是视频的最后一帧。

这个发生在小小车厢的暖心故事获得超70万点赞,2万评论,网友纷纷为工人和女司机点赞,有网友说“用双手挣钱最干净”,还有的网友说“青岛公交有温度”。这条视频的热度让刘超在一夜之间爆火,成为全网都认识的青岛女司机。

当天晚上,刘超就在公司的文宣群里看到了这条视频,直到第二天记者采访她时,她的心情还很激动。“晚上我打开的时候是19万个点赞,现在已经有60多万个点赞了。视频我也看了好几遍,直到现在心情还很激动,真是没想到影响力这么大。我儿子看到这个视频也高兴坏了,说‘妈妈真厉害’,还去跟爷爷奶奶说。”刘超分享道。

拥抱哭泣乘客的也是她,深夜守护归还10万巨款的还是她

刘超这个名字,对于记者来说并不陌生,今年3月5日,半岛都市报就曾报道过她的暖心事迹——《“大姨别哭,吃颗糖吧!”老人在公交车上掩面哭泣,女司机一个拥抱送去温暖》。

记者在百度搜索栏里输入“真情巴士刘超”六个字,发现有关她的报道并不少。除了3月5日的那篇报道,2023年10月22日有媒体曾报道过她在车厢中发现乘客遗落的10万元巨款深夜守护归还的故事,同年10月26日还有她为没带公交卡的8岁男孩垫付车费的故事,还有一些她志愿服务的相关报道。


其实报道之外,刘超做的暖心事还有很多。“帮助乘客抬东西、拿东西,这些都是特别常见的事。去年春运的时候,有一乘客也是外地来打工的,当时他要回老家,坐的我的车,钱包不小心落下了,我捡到的时候发现里面还有身份证什么的,我心想没有身份证他可能坐不了飞机或者是火车,我就第一时间联系了公司上报了情况。乘客通过我们的服务电话找到了我,当时我刚行驶到终点站就给乘客送上了钱包,还好没耽误事。这位乘客后来也给我写了一封感谢信,所以我不是第一次收到感谢信了。”

但是在看到这封感谢信的时候,刘超还是被深深感动了。“看到这封感谢信的时候,我就觉得我做了一点这么小的事,还被别人这么记挂着,心里特别温暖。这些服务我一定会为乘客继续做下去,以后还会争取做得更好。”

平时,刘超还会去帮扶一些残疾人。“应该是2013年的时候,我之前的班长在公交车上认识了一名残疾儿童。这名残疾儿童当时上初中,每天坐25路车,上下车都是她妈妈陪着。她上下车比较费劲,我们当时的班长把我们召集起来开了个会,说谁遇到了这个小姑娘都帮着点。后来慢慢地我们到她家里去看望她,过生日、过节,我们都会去。我给她买过新衣服,我喜欢烘焙,她过生日的时候我给她亲手做蛋糕,去年八月十五给她做的月饼,有时候还会做蛋挞和其他小甜品,她比较喜欢吃。她叫那些年纪较大的乘务员‘爸爸妈妈’,叫我‘阿姨’,我们也早就把她当成自己的家人了。”刘超说。

线路上唯一的女班长,也是年纪最小的班长

刘超是1988年生人,今年37岁。2023年,老班长退休,刘超就接过了这个担子,成为分公司里年纪最小的班长,同时,她也是这个线路上唯一的女班长。

时间追溯到18年前,当时才19岁的刘超高中毕业没多久就进入了公司,从一名卖票员做起。“当时我跟着我师傅,她开车,我卖票,就这么干了五六年,改成了无人售票。”

无人售票,也就意味着不再需要卖票员。刘超便开始学开公交车,考大车证。当时她连小汽车都没开过,“家里人都调侃我说,这么小的个子开大车。”

“当时我觉着特别难。我长得又比较矮,在驾驶室里坐着,就感觉外边的人都看不着我了。

当时那些车还没有助力,得使劲用力转方向盘。因为是初学一窍不通,倒车入库都不知道往哪打方向。压饼的时候明明要绕过饼,我的技术不好,直接压过去了。”说起学车的经历,刘超自己都忍俊不禁。幸运的是,一年后的考试,她一次性就考过了。


刘超和自己丈夫的相识,也在学车那一年。“当时我和我对象同时来学的大车,他当时来要我的电话,那时还是用短信联系,慢慢地就产生感情了。考试的时候我过了他没过,他第二年才拿证。”刘超笑说。

实习后第一次自己开车,她紧张得冒冷汗。“以前车厢里都有师傅顶着,我自己开车什么都得靠自己,第一次开也紧张得不行,车上有一点异样都冒冷汗。”

就这样在25路这条线路上跑了13年,她早已把每一个站点、周围的环境烂熟于心……

记者采访当日,刘超正要和自己的家人去外地旅游。“我平时陪伴孩子们的时间少,这次五一特意休了3天假,我对象要开车带着我们到淄博、临沂、徐州这些地方去玩玩。这次他来开车,让我歇歇!”刘超爽朗的笑容回荡在安静的采访室里……

>>>记者手记

暖心故事“大女主”正是城市温度的浓缩

采访完刘超,记者的脑子里浮现出一幅场景:刘超一个人的身上倒映出一条时间轴,这条轴上,很多时间点都有出她助人为乐的故事。刘超自己觉得这次火得很偶然,但是记者认为,这是她日复一日为乘客付出的必然。

当然,青岛这座城市的温度也不是偶然间出现的。记者经常在采访中发现同一个新闻人物的身上多次出现暖心故事:半年内两次下海救人的“巧克力大爷”陈爱国,帮双癌症家庭筹集善款、帮突遭车祸的六旬老太卖韭菜的徐启航,还有一次又一次从青岛奔赴各地抢险救灾的救援队……他们身上的善意和温暖,正是青岛这一座城市浓缩的温情。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兆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