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深冬,哈密—重庆特高压直流工程巴里坤换流站现场。

天山北麓的风裹挟着雪粒,呼啸着掠过换流站的铁灰色外墙。换流阀阀厅内,暖黄色的灯光下,王晓民正半跪在阀塔上,一寸一寸进行阀组件及零部件的检测校核。他的指尖被冻得发红,鼻尖却沁出一层细密的汗珠。

“误差必须控制在毫米以内。”他轻声念叨着,像在自言自语,又像在叮嘱身旁的年轻技术员。


王晓民复测哈密—重庆特高压工程阀塔螺杆参数

初心如磐

2013年盛夏,王晓民站在人生岔路口。手握一线城市名企的录取通知,他却将目光转向家乡许昌,成为中国电气装备所属许继柔性输电公司的一名助理产品设计师。面对他人的不解,他总说“回报家乡就是我的小小心愿”。

车间实习的第一课,师傅指着银灰色的换流阀样机说:“这是直流输电的‘心脏’,差一毫,损千里。”王晓民仰头望着这个十几米高的大家伙,突然掏出巴掌大的笔记本,蹲在地上画起草图和注脚。师傅笑了:“急什么?想学深吃透,起码得三年。”

他当真学了三年。为了吃透换流阀设备原理,他开启了一场不问终点的求知马拉松。试验组的午餐时间,他捧着饭盒凑过去问:“耐压局放测试画面中那个椭圆形状的是啥……”车间生产间歇时,他凑过去和老师傅们聊天,笔记本上又添新记录:“白色块状的是均压电阻,阻值是72千欧……”;出差现场,他更是开启了“一万个为什么”,不停向身边经验丰富的同事发问:“这个是什么技术路线?为啥咱们需要进口……”除此之外,错综复杂的电路图、晦涩难懂的知识点以及项目管理的烦琐细节,也逐渐布满了笔记本。

三年后,那本追随王晓民踏遍祖国各地的笔记本,早已从最初的单薄变得厚重,封面磨损、纸张泛黄,满是岁月沧桑的痕迹。扉页上,当年工整誊抄的“差一毫,损千里”旁,多了一行小字:“特高压护心人,王晓民。”

逐梦东海

求知的执着和长期的实践,是他快速成长的“秘密武器”。组织的需要,更是他无畏冲锋的响亮号角。

2021年的大年初三,年味尚未散尽,王晓民已带着团队奔赴如东海上柔直工程现场。海风裹着咸涩的气息掠过黄沙洋海岸,他远眺江边高耸的海上平台,良久,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转身有力地拍拍队员的肩膀:“这次,咱们可是要干一件大事,亲手给这片大海装上一颗‘最强心脏’!”

作为现场项目经理,王晓民肩负着千钧重担。他不仅是公司产品到货、安装、调试高质量、高标准完成的第一责任人,还是团队的“大管家”。他通过建立有效的现场组织架构、组织专项安全技术交底和落实日汇报、日协调管理等措施高效整合和利用资源,规划与掌控全局。对团队中其他成员来说,王晓民是顶梁柱般的存在。

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同年10月,王晓民带领项目团队由港口转战海上,开启长达几十天“与世隔绝”的海上调试生活。由于距离海岸较远,且平台本身无生活设施,海上的生活异常艰辛:平台走廊就是床、塑料纸板就是垫,拿个睡袋就是被。潮湿的空气、单薄的睡袋、乏味的饭菜、台风的恐惧,丝毫没有阻碍他投身调试工作的热情,更没有消磨他建设精品工程的决心。分工规划、后勤保障、指导试验、安装调试,对每一项工作他依然兢兢业业、精益求精。


王晓民排查三峡如东海上柔直换流阀阀塔水路

2021年12月25日,江苏如东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投产,王晓民激动万分。经历了“亚洲首个”“历史首次”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克服了为保安全、促进度、提质量遇到的数不清的困难和挫折,他的付出与坚持终于换来了成功时刻。拥有了“最强心脏”的海上换流站,将会点亮万家灯火。

他的故事也从东海之滨演绎到西部高原。

奋战天路

2022年5月的拉萨,阳光穿透4600米海拔的稀薄空气,在换流阀阀厅外部投下耀眼光斑。在这个被称为“电力天路”神经中枢的地方,王晓民与时间的赛跑正在悄然进行。

“王工,咱们现在的人手只有去年的一半。”彼时,恰逢疫情突发,多个换流站同时担负检修任务。作为拉萨换流站检修项目的现场负责人,他比谁都清楚,要在10天内完成往年双倍工作量,还要更换全部阀塔密封圈,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高反、缺氧、强紫外线辐射等的磨难面前,检修任务重、人数少、工期短的困难反而是压在王晓民心头的头号担忧。

凌晨两点的酒店里,王晓民伏在图纸上的身影被台灯拉得很长。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密封圈规格分类”“新手分组需交叉复核”……为了准备资料与顺利审批,王晓民已连续熬过两昼夜,桌上那杯用来提神的浓茶,起初热气腾腾,期间他几次添换热水,可如今,茶水早已彻底放凉,安静地待在杯中,空留余韵。

5月15日下午,在完成进场工作许可手续后,王晓民第一时间走进了阀厅,把自己变成了永不停转的齿轮。白天,他是运筹帷幄的指挥官,在密密麻麻的检修安排表和进度表上排兵布阵、勾画重点;深夜,他又化身技术尖兵,指导新员工如何开展换流阀试验、协助老员工解决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紧张的时刻,他连续几日高强度作业,身影穿梭在阀厅各个角落,安全帽下的头发凝着汗珠,工装裤膝盖处已磨出破洞。

5月23日,换流阀及阀控设备检修工作顺利完成,仅用时9天,所有阀塔水压试验一次性通过。5月29日清晨,系统解锁成功的捷报传来时,这个连续作战的“铁人”却蜷在控制室的墙角睡着了,手里攥着的笔尖在检修总结报告的纸张上画出了深浅不一的几道墨痕。

9天,甚至比计划还提前1天,完成了常规20天的工作量,这场比赛,终究是他战胜了电力天路,引灯火万里照山河大地。


王晓民对青电入豫特高压工程换流阀组件工艺进行检查

久久为功

“做人要实,做项目干工作更要实。”这是王晓民经常说起的一句话,也始终以这句话激励着自己。

他相继以现场项目经理身份带队完成张北柔性直流示范工程、青海—河南特高压工程、白鹤滩—浙江特高压工程等多个国家重特大直流工程建设工作。

常年奔波在外,他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30余座换流站,在换流站的建设图志里,他宛如一位忠诚的卫士,一边精心守护着现场安全、质量、进度的关卡,筑起坚不可摧的防线;一边凭借自己精湛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化身为设备隐患的“侦察兵”,为换流阀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默默奉献着自身的青春和价值。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他累计获得运维单位感谢信150余封,参编著作2篇,发表论文6篇,获得授权专利和科技成果数十项,主创项目在2022年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创新成果评选中荣获特等奖,入选企业质量管理最佳案例,斩获第五届中央企业QC成果二等级等诸多佳绩。


王晓民检查白鹤滩—浙江特高压工程阀塔整体安装工艺

时光荏苒,一路走来,王晓民倾尽心力参与建设的那些直流工程,为数万家庭点亮了温暖灯火。但对他而言,这些宏大的数据不过是他奋斗征程的注脚,在他心底,最璀璨亮眼、难以忘怀的瞬间永远是换流阀上电的那一刻,电流刺破墨色苍穹,像夜空中突然铺开的星河,璀璨又温暖。

“其实哪有什么‘超人’”,某个工作的深夜,他望着阀厅的灯光忽然说道,“不过是有人愿意做那盏灯,亮着的时候,就顾不上影子有多长了。”


展现央企一线工人风采,致敬平凡英雄!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一年,也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策划“闪光的你”大型融媒体传播活动,多角度讲述一线工人创新、传承、坚守等正能量故事,展现一线工人风采。

日前,

“闪光的你”专题

已在国务院国资委网站上线。

上述故事已收录其中,

更多闪光故事也在专题中

等待您的发现。

即可进入专题页面,

开启一段温暖而振奋人心的闪光之旅。

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

都能铸就不平凡的人生;

每一个努力的你,

都在闪闪发光!

劳动者,节日快乐!

———— /END/ ————

责任编辑丨王莉 李虹萦

校对丨苑洪涛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