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爷凌晨五点就蹲在河边,守了仨钟头却连根鱼毛都没见着。竿子甩下去跟扔井里似的,水面平静得让人心慌,他忍不住嘟囔:“黄历说今儿黑道日,真这么灵?”其实啊,鱼情好不好,哪儿能只看黄历,咱得瞧老天爷的脸色——南北天气对着干,鱼群动向可大不一样呢。



北方的钓友这两天可得把棉袄披上。华北、黄淮刮起北风,气温“蹦极”似的降8到16℃,还夹着风沙,水里头跟泼了冷水似的。鱼啊都往深水区钻,但背风的浅滩水草窝,鲫鱼、鲤鱼还在偷偷找食吃,就看你会不会抓时机。

清晨五点到八点半,午后两点到四点,这时候水温稳当,鱼没那么“缩脖子”,下竿准没错。



风大的时候别硬甩短竿,3级以上风就换跑铅钓法,饵料得加腥,红虫蚯蚓拌上商品饵,香味儿浓才引得鱼开口。

南边的雨下得可不均匀,有的地儿是“钓鱼黄金雨”,有的地儿却是“闭门羹”。贵州、广西电闪雷鸣,鱼吓得躲着不动,这时候出门准挨淋还钓不着鱼,何苦呢?但江浙、川渝的小雨淅淅沥沥,水库洄湾、河流缓流区,鲫鱼、鲶鱼正活跃呢。



长竿探底用玉米麦粒,抗住水流不被冲跑,雨后浅水区溶氧足,草鱼、鳊鱼说不定就在中层等着你。不过强降雨区得等24小时,水浊度降了、溶氧回来了再去,别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不管南北,有几个门道得记牢。



手机上的气压曲线比黄历靠谱多了,1020到1025 hPa的时候,鱼最肯咬钩,要是气压骤降,赶紧收竿歇着。

昼夜温差超过8℃就得小心,鱼群容易上浮“闹脾气”,像黄河流域温差6℃就合适,长江流域温差大就得钓深点儿。



风向也有讲究,北方北风带来氧气,侧风位抛竿正好;南方南风容易分层,下风口富氧区藏着鱼呢。

咱钓鱼人最愁的就是这天气变脸,装备得备全乎了。挡风帐篷、加重地插防大风,备用浮漂得差20%吃铅量,风大风小都能换。



防水饵料盒、快干钓服对付雨,荧光漂尾雨中看得清,遇到雷暴赶紧躲,安全第一别逞强。现在正是春末夏初,鱼刚产完卵要补身子,底层鱼爱浅滩,中上层鱼活性高,夜钓赶上稳定气温,鲶鱼黄颡鱼咬钩可凶了。可有人就信黄历那套,说5月3日黑道日不适合钓鱼,您看这南北鱼情不一样,哪儿能一概而论呢?

我个人觉得,老祖宗的黄历能参考,但咱钓鱼还得看水情鱼情,跟着天气变招才是硬道理。

就像李大爷,后来换了深水区钓点,下午还钓着几条大鲫鱼呢,气得他直说:“黄历这玩意儿,还真没天气预报靠谱!”说到底,钓鱼是个跟老天爷打交道的活儿,多琢磨天气规律,比看吉日更实在。

您琢磨,这鱼情跟天气的门道,是不是永远探不完?反正啊,下次出钓前,先看看气压、温差、风向,比翻黄历管用多了,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