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游客朋友,您现在看到的回车巷,承载着‘将相和’这一千古佳话……”五一假期,邯郸道上,身着红马甲的青年志愿者们化身历史文化使者,用生动的讲述带领游客穿梭千年时光。为弘扬邯郸历史文化,践行“爱邯郸 做贡献”的使命,团市委联合邯郸学院面向邯郸市大中小学学生,以历史文化为纽带,精心选拔招募了700余名的历史文化讲解志愿者,在邯郸书院、回车巷、李景濂故居、柬议坊、邯郸三千年非遗馆五个历史文化点位,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历史文化讲解志愿服务活动,以青春之声讲活古城故事,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游客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活动期间,青年志愿者们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素养,成为邯郸道上最亮眼的风景线。在邯郸学院霍咏梅教授的指导下,来自邯郸学院的金智鹏、杨奥璇、李煜辉引领着讲解队伍,维持群众秩序;在邯郸书院,来自邯郸市第一中学的青年志愿者翟晨曦站在古朴的屋檐下,向游客们讲述古代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赋、交流思想的雅事,将书院在邯郸文化教育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娓娓道来;回车巷里,来自邯郸市第二十八中学青年志愿者葛晓然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述,重现了廉颇与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感人场景,让游客们仿佛置身于战国风云之中;在李景濂故居,来自邯郸市第二十八中学的周胜宇细致介绍这位邯郸历史名人的生平与学术成就,彰显邯郸深厚的人文底蕴;柬议坊前,青年们结合建筑特色,解读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意义;邯郸三千年非遗馆内,志愿者们围绕磁州窑烧制技艺、永年太极拳等非遗文化,生动展示着邯郸传统技艺的魅力。
“邯郸道 思政行”将思政课堂搬到历史现场,让青年志愿者们在讲解中感悟邯郸文化的深厚底蕴,在服务中践行社会责任。共青团邯郸市委通过搭建此次志愿服务平台,不仅为青年提供了施展才华、回馈家乡的舞台,更探索出一条 “文旅 + 思政” 的育人新路径,让红色基因与传统文化在实践中浸润青年心田。未来将持续深化“邯郸道 思政行”品牌建设,常态化开展历史文化讲解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吸引更多青年加入文化传承与志愿服务的队伍。
来源:市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
通讯员:刘乃菲
编辑 孙晗熠 | 初审 刘博文 | 复审 赵丁 | 终审 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