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
央视《朝闻天下》
以《知识产权注入企业
赋权改革激活成果转化》为题
关注“科大硅谷”蜀山园企业
合肥九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如何在科技创新领域
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一起来看看!
在科技创新领域,基础研究如同“栽树”。如何让需要“十年磨一剑”培育的“科技种子”长成产业“参天大树”?
安徽设立首期50亿元引导基金,制定48项“激励+松绑+免责”措施,投资损失容忍率最高可达80%。同时,基本形成了一个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系统生态。
记者来到这个智能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调试新一代几何内核平台。这个被称为“工业软件芯片”的核心技术,国产化率长期不足7%。依托中国科大40年计算几何研究积累,团队研发出我国首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几何内核,但产业化之路却布满荆棘。
九韶智能科研人员正在调试新一代几何内核平台。
“教授创业很多东西是不适应的,全职的团队怎么建,第一笔资金来自哪里,在没有人没有钱的情况下办公场地设置在哪里,方方面面都是问题。”合肥九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郑裕峰表示。
除了这些,郑裕峰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科技成果产权的利益分配。2020年,在安徽省的推动下,中国科大作为国家级试点,率先启动了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将科技成果的大部分权益让渡给科研团队。如此一来,像九韶智能这样的科研团队可以自主成立公司。
”科大硅谷“蜀山园硅谷大厦。
“通过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的方式,作价入股来注入这家企业,老师还可以专心做科研,引入全职专业的团队来做产业化的事,让科技成果的价值能够最大化。”郑裕峰说。
为了给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更广泛平台,蜀山区开展改革试点,全力做好土地、人才、资金、技术、政策等创新高端要素保障,优化创新生态体系,加快各类科创载体建设,并和“科大硅谷”平台公司共同打造创新单元,提供一站式办公配套和全周期服务。创新科技金融,发挥基金引导撬动作用,建立健全多层次产业基金体系,推出“科大硅谷贷”、“科创专利贷”,抓住合肥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契机,扩大“种子基金”“天使基金”规模,打造蜀山科创母基金丛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让越来越多的科技项目走出实验室迈向“应用场”。
近年来,蜀山区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工程,深入推进“全域科创”战略2.0版,探索全链孵化体系建设,推动创新要素集聚融合、创新主体发展壮大、创新生态加快构建,让一棵棵“科技种子”长成产业“参天大树”。
来源 | 央视新闻 葛庆钊 刘亚萍
审核 | 朱琛琛 责编 | 吴亚晓岳 编辑 | 张静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 安徽新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