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热!热!
据 @中国天气
5月2日,全国大部气温有所回升
西北地区东部、华北
黄淮至江南、华南会有大范围
最高气温超过30℃
陕西、山西、河南、湖北等地
可能出现35℃及以上的高温天气
郑州市气象台5月2日9时35分
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预计5月2日白天
郑州市主城区、航空港区、
上街区所辖乡镇及街道
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
请注意防范高温天气
带来的不利影响
据@河南气象
直到“五一”假期结束
大风将时常伴随
预计全省风力多在4级
多地阵风可达7~8级甚至更高
持续大风叠加高温低湿环境
将加剧森林火险
尤其是假期前中期
河南大部森林火险
气象等级持续偏高
经综合研判
4月29日至5月5日
豫北太行山区、豫西伏牛山区
森林火险等级达到
较高危险级别
4月28日
河南发布高森林火险橙色预警
有计划前往林区游玩的朋友
一定要增强安全意识
切勿在林区及周边使用明火
必须掌握的防晒知识点
在这春夏转换之际,气温逐渐攀升,阳光愈发强烈,大家在尽情享受美好风景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做好防晒。
01
紫外线究竟是什么?
到达地面的太阳光中包含的紫外线主要分为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它们各自有不同的作用。
UVB可导致皮肤晒伤,患者表现为皮肤红肿、起水疱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皮肤癌。UVA则会导致皮肤晒黑,引起光老化和黑色素沉积,虽然作用缓慢但会长期积累。
02
您认识防晒指标吗?
防晒产品包装上通常标有PA和SPF两个指标,它们是选择防晒产品的重要参考指标。
PA指的是防长波紫外线的等级,分为三个级别:PA+(有效)、PA++(较有效)、PA+++(非常有效)。
SPF是防晒系数,用于衡量防止中波紫外线的效果。例如,SPF为15、30、50的防晒霜,分别能吸收93%、97%、98%的UVB辐射。
03
如何根据肤质做好防晒?
防晒护肤品通过其中的活性成分吸收或散射到达皮肤表面的紫外线,从而发挥防晒作用。
防晒霜主要有两大类型:有机型防晒霜(又称化学防晒霜)和无机型防晒霜(又称物理防晒霜)。
当我们正确使用防晒霜时,它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就像给皮肤穿了一件外套,可以减轻紫外线带来的伤害。
油性皮肤的人,建议选择渗透力较强、无油配方的防晒霜。干性皮肤的人,可选择质地滋润、有抗氧化功效的产品。对于皮肤敏感人群,建议选择专门针对敏感肌肤的防晒产品。
04
哪些人群尤其要注意防晒?
特殊人群需要特别注意防晒。老年人、孕妇和皮肤敏感人群首选遮蔽防晒方式,如打遮阳伞或戴帽子,其次可选择刺激性较小的防晒霜。6月龄以下的婴儿不宜使用防晒产品,可以选择物理遮阳方式。6月龄以上至2岁的婴幼儿以物理遮阳为主,可适度使用婴幼儿防晒产品。
晒伤后的皮肤修复也是有技术含量的。对于局部晒伤,我们可以用湿毛巾冷敷或使用冰镇的生理盐水进行冷敷。如果皮肤上出现小水疱,切勿挑破,建议在反应严重时就医。
科学防晒的必要步骤
01
选择适合的防晒方式是关键
室内活动时无需使用防晒产品。在受到紫外线照射的室内活动时,比如靠窗位置,接触强荧光灯、驱蚊灯及娱乐场所的霓虹灯等,可以选择SPF15/PA+的产品。
在室外活动时,要根据地区、季节、防晒指数和活动时间选择适合的防晒产品。在阴天或树荫下进行室外活动,可以选择SPF15~SPF25/PA+~PA++的产品。直接在阳光下活动,可以选择SPF25~SPF30/PA++~PA+++的产品。如在雪山、海滩、高原等环境下活动,或在春末、夏季的阳光下活动,可使用SPF50/PA++++的产品。如活动涉及出汗或水下工作,应选择防水抗汗类防晒产品。
02
掌握好防晒时机
出门前30分钟即可涂抹防晒产品,以便皮肤表面能够形成完整的防护膜,此后每隔2小时及时补充。由于出汗或游泳会冲掉防晒霜,即使产品上标有“抗水”或“非常抗水”标识,大量出汗或每次游泳后仍要再次涂抹防晒霜。
注意避免“防晒焦虑”
当防晒变成一种担心,每次出门前都要使用各种手段来隔离紫外线,甚至因此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心理状态时,要警惕“防晒焦虑”。其实,对于大部分肌肤健康的人来说,尽管紫外线确实会引起晒黑、皮肤老化等问题,但过度防晒也会损害身体健康。
孝敬父母
订一份大河健康报
发行热线
0371-65798768
258元 健康带回家
各位新老读者:
因为微信公众号文章推送规则的改变,导致很多粉丝无法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文章。为防丢失,建议您:
1.点开大河健康报(id:dhjkb999),点击右上方“三个点”(•••)
2.点击“设为星标”
3.出现“黄色星标”后,以后文章都会第一时间发送到您的手机。
关注大河健康报,求医问药健康防治全知道。
动动小手,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
温馨提醒:如您有需要,可进群咨询获取医药健康知识、健康管理、寻医问药等健康服务,扫码入群,获取最新信息↓↓
值班丨王丽娜
统筹丨安 伟
编辑丨刘广辉
版权声明
本文综合 河南气象 中国气象 健康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