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5月2日电 题:守护生命的热线——探访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指挥调度团队
新华社记者周闻韬
“叮叮叮”,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120指挥调度大厅内,一阵阵电话铃声不时响起。
“您好!120。”调度员们语速沉稳,从容接起电话,准确询问并记录下求助者的详细信息,稍加判断后,即刻发出派车指令。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120指挥调度中心,承担着重庆中心城区的急救调度任务,同时负责统筹全市所有区县的急救调度工作,这里的十余名调度员24小时轮岗,以最快的速度奔走在守护生命的第一线。
一名专业的120调度员,需要在10秒钟内快速接听电话,不仅能引导对方及时准确说出患者病症、地址,还需要在2分钟内通过车端系统完成派车动作。
罗茜芳是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院前急救部主治医师,也是一名调度员。她告诉记者,自己平均每天要接三、四百个电话,“专业、迅速、冷静”是每名调度员必须具备的技能。
“打来电话的包括患者或患者家属,往往处于比较焦急的状态,这时就需要安抚他们的情绪,同时对病情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按照就近、就急、就医院综合实力和兼顾患者意愿的原则安排接诊车辆,还要针对心肺复苏、异物梗阻等常见突发情况的处置进行指导。”罗茜芳说。
节假日期间,随着游客增多,一些健康突发状况时有发生。在调度员岗位上工作了20年的邵茜就曾遇到不少。一次,一名外地游客突发骨折,打来电话求助,邵茜及时了解患者病情,指导其家属妥善照看,并安排就近医院的救护车前往。最终,患者得到及时救治,事后还专门打来电话表达感谢。
记者注意到,每名调度员的面前共有3块屏幕,分别是院前调度系统、急救办公管理系统,以及重庆正在探索推广的“渝视救”视频120急救系统。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院前急救部副主任赵金川介绍,该系统在传统电话报警的基础上,增加了视频报警、精准定位、远程指导、多方会诊等功能。调度员可通过视频直观了解患者病情,并引导现场人员自救互救,为专业医疗救护争取时间。
去年7月,调度员石磊就和同事吴非一道,通过“渝视救”系统,指导家住重庆市渝北区的李先生对已无意识、无呼吸的女儿实施了心肺复苏抢救。很快孩子恢复心跳,为抢救赢得了“黄金时间”。
为最大限度保证接线效率,调度员们平时就餐就在自己的工位上,下班后,他们也会交流心得、调节情绪,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新的求助者。“从事这项工作让我们感到很有成就感,如果要说有什么经验,那就是不断学习,保持专业与敬业,千万不要放弃。”邵茜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