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榆 通讯员 高杰雍 谢宏 赵理

“五一”假期期间,云南省各重点工程建设现场塔吊林立,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近2000多名建设者奋战在施工一线,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际行动为云南基础设施建设增砖添瓦、贡献力量。

5月1日,由中铁隧道局集团施工的中缅国际铁路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大理至瑞丽铁路建设工地机器轰鸣,上百台设备、近千名建设者仍在六百多米的地下坚守岗位。

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是中国首条穿越横断山脉的铁路隧道,全长34.538公里,最大埋深1100多米。隧道地质情况极其复杂,几乎囊括了隧道施工所有不良地质和重大风险,具有“三高四活跃”的地质特征,被称为世界上“最难修的铁路隧道”。为了缩短建设工期,增加作业面,除了正洞和平行导洞挖掘外,高黎贡山隧道采用了“1座斜井+2座竖井”的施工方案。其中,2号竖井是高黎贡山隧道的控制性工程,决定着全线的贯通时间,其主井深度达640.22米,副井深度达640.36米,比广州塔高度还要高几十米。

“越是节假日,安全这根弦越要绷紧。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位工友平安作业、舒心归家。”大瑞铁路工程2号竖井工区经理周坤朋在现场反复强调,为项目平稳推进和工友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机器轰鸣声与建设者的身影交织成一幅繁忙而动人的劳动画面。

“五一”期间,由中建三局牵头实施的昆明长水机场T2航站楼(北段)项目施工现场一派沸腾。塔吊如钢铁森林般矗立,混凝土泵车舒展着长臂,钢筋碰撞的铿锵声与机械轰鸣交织成独特的劳动乐章。近千名建设者用汗水浇筑着“钢铁凤凰”的羽翼,在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的巨型工地上,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


“喀斯特地貌就像‘地下迷宫’,存在无充填溶洞、半填充溶洞、溶隙等不良地质,回填区最高可达30m,最长桩长达60m。土层结构复杂,稳定性差,桩孔钻进易塌孔,桩身垂直度控制难度大。”项目总包部总经理任志平指着航站楼西侧的一片作业区说道。目前中建三局区段正全力冲刺指廊C区一批次主体结构局部封顶。中建八局区段全面进入主体结构施工,A指廊底板开始施工,B区楼板已到4层。云南机建发区段则刚刚完成高度达9.5米、跨度为155米、厚度达0.6米的首块单侧高支模混凝土浇筑工作。


昆明长水机场T2航站楼项目是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加快“交通强国”建设的具体实践,将云南打造区域交通枢纽,促进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区域综合交通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