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宏大征程中,江津区正以创新之姿、实干之态,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这里,正逐渐成为超大城市治理的区域样本,展现出一幅生态美、智慧强、民生暖的现代化治理画卷。


生态为笔,绘就宜居江津新画卷


漫步江津,绿意盎然、花香四溢。2024年,全区新增城市绿地面积超20万平方米,新建3个口袋公园,老旧公园也焕然一新,适老适儿化改造让公园成为全民共享的绿色空间。2.88万株行道树经过精心修枝整形,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生态质量显著提升。与此同时,一场“洁净美”工程在城乡全面铺开,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焚烧处置率均达100%,10.2万平方米车行路面整治一新,6000余个公共停车泊位新增上线,交通布局与市容市貌同步优化。江津区以生态为底色,为城市品质提升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居民在城市中也能享受自然的馈赠。

智慧赋能,开启高效治理新时代


“城市大脑”平台的落地,让江津区的治理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运管服平台)建成投用,AI算法升级视频监控系统,自动识别并抓拍城市治理问题4732件,处置率100%。智能巡逻车、无人机巡查等多渠道监测手段齐上阵,形成“实时预警—快速交办—限时督办”闭环管理机制,城市综合管理问题处置率保持在97%以上。数据归集共享、AI技术应用,让问题发现与处置效率大幅提升,江津区正以智慧赋能,构建起高效、智能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为超大城市治理贡献科技力量。

民生为本,创新基层治理暖人心


我区始终将群众需求放在首位,一系列民生创新举措落地生根。春节期间,12000余个路内停车泊位及20个公共停车场免费开放,有效缓解返乡潮停车压力;垃圾收运路线优化,垃圾桶增设,收运时间延长,确保节日期间垃圾及时清运;“教育引导为主、处罚为辅”的柔性执法模式,构建起“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体系,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群众监督员”机制创新,鼓励市民通过“12345”热线、AI抓拍等渠道反馈问题,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治理共同体。江津区以民生为本,创新基层治理,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安全为基,筑牢城市运行防护墙


安全是城市运行的底线。我区强化桥梁安全管理,对181座直管桥梁实施定期检查和病害治理,全年整治隐患102个,荷载试验确保桥梁安全运行。地下管网数字化治理全面推进,数字孪生技术提升燃气、供水等管线监测能力,为城市安全运行保驾护航。结合重庆市“城市本质安全提级行动”,江津区以科技赋能安全,以责任筑牢防线,让城市在安全的轨道上稳健前行。

协同共进,构建长效机制大格局


以“大综合一体化”改革为牵引,江津区探索出“1361”治理架构,将韧性城市建设与行政执法改革相结合,形成跨部门联动的治理机制。排污问题快速定位、联动整改,展现多部门协同的高效性;“城市治理进社区”活动,搭建起政府与市民的沟通桥梁,2024年举办专场活动回应群众关切,推动治理重心向基层下沉。江津区以协同共进,融合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构建起长效机制大格局,让治理更加科学、高效、可持续。

江津区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道路上,既贯彻了重庆市“八大行动”的宏观战略,又结合区域实际形成了“五美”治理成果(洁净美、品质美、生态美、文明美、智慧美)。未来,江津区将继续深化智慧技术应用,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持续激发群众参与活力,为超大城市治理提供更具示范性的“江津样板”。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探索,江津区正以创新、实干、担当,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让这座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生机与活力,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在这片土地上幸福生活。

记者:江波 胡耀方 通讯员:吴宣言

区城市管理局供图

编辑:李婉龄 编审:吴刚

总编辑:黄 艳



声明:凡江津区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