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祝龙超
编者按:
在数字化的浪潮中,劳动模范紧跟时代步伐,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融入工作,实现生产效率的飞跃和劳动方式的革新,劳动的内涵与外延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网推出系列报道,将镜头对准燕赵大地上那些新时代劳模,见证“光荣属于劳动者”的崭新篇章。
吴灏和正在研制升级的高压开关柜智能作业机器人“灏瀚一号”。人民网记者 祝龙超摄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
被表彰的人中就有吴灏。
全国劳动模范的吴灏,何许人也?
他是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石家庄供电分公司带电作业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
头衔太长,可能记不住,你不妨称呼他“创新者吴灏”。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高手。吴灏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来,一直扎根一线,靠着一股子锲而不舍的劲头,稳扎稳打,愣是练成业内高手,叫响“吴灏创新工作室”的“江湖名头”,成为国网首家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专业型班组的“带头大哥”。
吴灏爱看武侠小说,最喜欢的大侠是郭靖。
“为啥?”记者问他。
“憨厚老实,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终成大侠。”他说的是郭靖?分明是他自己。
创新如习武,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经历筑基、突破、顿悟三重境界,方能成为一代高手。
1993年夏,初出茅庐的吴灏从保定工业学校毕业,踏入石家庄供电公司修试所试验班,开启了他的电力江湖闯荡之旅。彼时的他,如同初入江湖的懵懂少年,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与期待。
试验班班长黄普利,看似平凡,却身怀绝技,在电力江湖中威名赫赫。初见吴灏,黄普利上下打量一番,眼神中透着审视与期待,淡然问道:“愿不愿意做试验工作呀?”吴灏毫不犹豫,朗声答道:“好呀!”黄普利语重心长地告诫:“年轻人就要多学习、多动脑,多动手。工作要用心,眼里要有活……”
黄普利朴实低调,为人正直,其专业能力与人品皆是佼佼者。吴灏心中暗自揣测,这黄师傅莫不是修试所里深藏不露的“扫地僧”?
黄普利这番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吴灏前行的道路。
根基稳固:扎根一线沉淀内力
武术高手的根基始于基本功。扎马步练稳重心,挥拳踢腿打磨协调性,正如创新者需扎实掌握领域知识,吃透行业规律与技术原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真正投身工作后,吴灏才深知电力江湖的艰辛与不易。
上世纪九十年代,工作条件还相当艰苦。每天到岗后,换上工作服就出去干活了。有时因为车辆少,出去干活就坐卡车,驾驶室坐满了只能坐车厢里。冬天寒风呼啸,夏天烈日暴晒,刮风忙、下雨忙、打雷更忙,这就是电网人更是试验班人员工作的真实写照。
“要说一开始咋想搞创新,说的实在点,就是想工作怎么更安全,更省力,别那么辛苦。”吴灏说话特别实在。
“当时变压器检修,做一个项目检测就得换一次接线,老得呆在变压器上面下不来。大夏天的顶着大太阳,脚底下踩着变压器。变压器上五六十度的温度,烫脚烫屁股。”吴灏想起当年的辛苦,别有感触。
“当时我就想,咱们能不能不上变压器?”吴灏当时这个一闪念,犹如郭靖开了窍,“说我技术创新行,说我想偷懒也行,我就是要改变!”
高空作业,高温考验,高危低效……彼时的吴灏还是检修试验工区高压试验班的一名普通员工,为解决变电站现场高压试验引线的连接和固定问题,吴灏开始琢磨着发明一种高电压试验引线连接工具,把电力设备上部的接线工作尽可能转移到地面,克服现有的技术弊端。这项立足岗位、可广泛用于各类电力设备的交直流高电压试验的创新成果,一年后成功落地,并于2010年7月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深厚的专业功底,吴灏又成功攻克了110千伏电缆现场交流耐压试验及变压器绕组变形诊断等多项技术难关,率先提出“主变绕组变形三参数分析法”。2011年12月,吴灏研制的移动式变压器试验台横空出世,一举改变了几十年高压试验的传统做法,大幅降低施工风险和劳动强度,工作效率成倍提高。
这是吴灏创新生涯中的“第一个”和“第一次”。
实战磨砺:在解题中突破瓶颈
2012年,河北省电力公司首批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吴灏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这个自发组建于2009年最初、只有“老中青”7个人的创新团队,至此算是开宗立派。
武术需在实战对练中检验招式,创新同样需要直面问题。解决一线问题、打造高端成果成为创新者继续前行的奋斗目标。
电力设备常用到变压器油、绝缘油、透平油等多种油品,平时需要取样化验来看设备的健康状况,吴灏称之为给设备“验血”。采油样要用到大量的油样瓶、注射器、锥形瓶等玻璃器皿,工作繁忙时一周需要清洗3000多个。班组一半的工作量,就是没玩没了地“洗刷刷”。
能不能把清洗的工作让机器来完成,解放劳动力?
“开始是把毛刷装在电机上,让电机带动毛刷旋转,可是这个办法清洗不彻底,瓶子死角清洁不到位。”出师不利给吴灏带来一波又一波的困扰,当时,他满脑子都是如何洗瓶子。
一次,吴灏陪着爱人去眼镜店清洗眼镜。看到人家把眼镜放到一个叫做超声波清洗器的小容器中,几十秒不到,眼镜就洗得特别干净。
“能不能将超声波清洗技术应用到我们的洗瓶工作中呢?”突来的灵感直接将吴灏带入到了工作状态,而身边的爱人却被他抛在了脑后……
两年上万次的试验,3000多组数据的分析、200余本专业书籍的查阅、50余次的取经调研、20多种新型材料的试用、4代样机的升级改造,最终成功发明了超声波洗瓶机。
“过去8人4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一个人、一台机器,30分钟全部搞定,实现了油化验试验器皿由人工洗涤向机器洗涤的革命性跨越,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技术空白。”吴灏说,这项成果获得了全国电力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5年,吴灏被评为国网公司特等劳动模范,获授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吴灏创新工作室”的部分创新成果。人民网记者 祝龙超摄
顿悟破局:融会贯通自成一派
真正的武术大师总能化繁为简,自创绝学。这种顿悟源于长期积累的量变引发质变,需要创新者跳出固有思维框架,用全新视角解构问题。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与敏锐感知,像武侠高手感知气流变化般,捕捉时代需求与技术趋势,方能创造独一无二的“创新招式”。
什么力量最强?联合的力量最强。
2022年3月,吴灏出任带电作业中心党支部书记。当年9月30日,石家庄新型电力系统创新工作室联盟正式成立,吴灏创新工作室等8家省级创新工作室与河北工业大学、拓普电气等高校企业成功“牵手”。仪式上,吴灏创新工作室发布了联合创新成果“‘3+N’型电力移动试验室”。
把上下游的产业链条串起来,打破产学研壁垒,联合攻关,在创新“融合”中实现“融活”。
2024年6月14日,吴灏推动和组建的国网首家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专业型班组,在运检基地正式挂牌成立。思凯电力与国网瑞嘉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石家庄公司配网专业又一项重要的创新实践落地。
2023年5月左右,高压开关柜智能作业机器人——“灏瀚一号”1.0版本横空出世。
2024年12月13日,吴灏在石家庄人民会堂举行的石家庄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成果发布活动中,带着“灏瀚一号”2.0版本惊艳亮相,其小巧的身躯能够安全轻松地搬运更换10千伏的高压开关柜。
面对众多记者的提问,吴灏从容不迫地介绍:“我们在2023年研发成果的基础上,对机器人进行了升级,分为操作和转运两个机器人,体积减小,灵敏度大幅提升……”单这一个项目就已产出发明专利8项,产品在多家企业推广应用。
创新永无止境。
“现在我们正在将‘灏瀚一号’升级为3.0版本,增加更多的功能,让它的利用率更高,代替更多常规性的巡检工作。”吴灏对记者说。
心法长存:创新者的内在境界
在技术创新的赛场上,吴灏不仅技艺高超,更是心怀远大。他深知,传承与培养后辈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吴灏的带领下,创新团队人才辈出,3人被评为国网公司专家人才,5人被评为河北电力专家人才,多人在国网公司、河北电力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吴灏如同伯乐,发现并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让电力创新的传承得以延续。
2021年,吴灏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是对他多年来在工作创新中不懈奋斗的褒奖。
2023年5月19日,吴灏登上石家庄市职教园区校园讲台,与青年学子面对面交流。他寄语青年学子:“学好技术本领,做人谦虚谨慎,做事认真负责,耐得住性子、扛得住担子、守得住寂寞,未来才有想要的繁华。”
从扎稳马步到自创绝学,创新与武术的修炼本质相通—— 唯有以敬畏之心传承根基,以无畏之姿直面挑战,以超脱之态突破自我,方能在创新的江湖中,成为峰顶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