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谱!网约车司机通过公司买车险,拿到的保单竟然都是P的!网约车司机:“老板把我们买保险的钱装入自己的口袋,万一出了大事故,都是要我们自己赔,想想都后怕!”网友:只要你今年不出险,老板就无本万利!


2024年8月,王师傅(化名)出了一起交通事故,他第一时间向投保的保险公司报了案。

他满心以为有保险兜底,事情能顺利解决,可是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却告知他:此次事故拒赔!

王师傅瞬间懵了,自己每年花8000多元购买车险,就是为了在遇到意外时能有保障,保险公司凭什么拒赔呢?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解释道:“你购买的是非营运车辆保险,可你开的是网约车,属于营运车辆,这种情况不符合理赔规定。”

王师傅更加糊涂了,自己买的就是非营运车辆保险,不然怎么会每年交8000多元保费呢?

为了弄清楚状况,他赶忙从手机里找出公司发给他的保单,让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查看。

没想到,对方看后直接指出:“这份保单是假的!”

随后,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打开他们内部系统的保单记录,让王师傅看。上面清楚显示,王师傅购买的确实是非营运车辆保险,实际保费仅为1800多元。

王师傅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公司发给他的保单是伪造的!

他每年交给公司8800元保费,而公司却只花1800元为他买了非营运保险,中间的差价都进了公司的腰包。


王师傅越想越后怕,他一直以为自己买的是营运保险,所以才放心地开着网约车在道路上奔波。他暗自庆幸这次事故不算严重,如果撞到人或者车子撞报废了,巨额的赔偿他根本承担不起。

王师傅把这件事告诉了几个同事,同事们听闻后都十分震惊。大家纷纷和保险公司核对保单信息,这才发现他们的保单同样是伪造的。

一共有20位同事遭遇了这种情况,算下来公司私吞保费达10万多元。

为了维护自身权益,王师傅和同事们找到了专业的调解员,希望能通过调解为他们讨回公道。

王师傅气愤地说:“营运和非营运车辆一年的保险差价在七八千左右,我们每天起早贪黑出车赚钱,十分辛苦。而他们坐在办公室里,动动鼠标、P 张图就能赚这么多钱,这种欺骗行为太可恶了,这就是诈骗!我们要求把多出的保费退还给我们。然后让他们收到法律的处罚!”

此事引发了热议,有网友说,这找什么调解员啊 直接报案,这是诈骗刑事犯罪啊!

也有网友说,跟我们村一样!年轻的交合作医疗他们都自己迷下来,真报销的时候说忘了!你兜里多五百块钱能心里没数?

还有网友说,害人啊,我一个朋友也是同样前几年出了交通事故,报险后保险公司拒赔了!弄的自己赔了一百多万!建议网约车司机都打保险公司电话查一下,最起码放心!

那么,从法律上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呢?

公司为员工提供伪造的保单,这种行为属于典型的保险欺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相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构保险标的、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等进行保险诈骗活动。虽然在此案例中公司并非直接进行骗保索赔,但伪造保单欺骗投保人,使得投保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与实际情况不符的保险,严重干扰了保险市场的正常秩序。

投保人基于错误的认识支付了高额保费,而公司从中获取了不当利益。一旦发生保险事故,投保人可能无法获得应有的赔偿,这对投保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极大损害。

王师傅等员工与公司之间存在事实上的委托购买保险合同关系。公司有义务按照员工的要求和支付的保费为其购买合适的保险。然而,公司却通过伪造保单的方式,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构成了合同欺诈。


依据《民法典》中关于合同的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王师傅等人有权要求撤销与公司之间的委托购买保险合同,并要求公司返还多收取的保费。

另外,如果因为公司伪造保单的行为,导致王师傅等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无法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从而遭受了额外的经济损失,公司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同时,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当对该公司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以维护保险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来源:河南广播电视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