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
人民网发布文章
并在首页置顶
点赞弥勒市福城街道章保社区
小河边村三产融合
联农带农富农经验做法
△人民网截图
12年时间
村民的年人均纯收入
由不足4000元增至6万余元
玫瑰花产业综合产值超过1亿元
小河边村是如何实现华丽蝶变的呢?
一起来看
一朵玫瑰花 振兴一个村
2013年前
小河边村基本没有产业
一家人一年的土地产出不到1万元
村民主要靠外出务工谋生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4000元
穷则思变
没有发展思路就走出去看看
于是村党支部组织党员、群众
前往省内外考察
看到了云南鲜花产业的蓬勃发展势头
随后决定发挥小河边村的气候优势
种植可食用的墨红品种玫瑰
要发展玫瑰种植
种惯了水稻、玉米等
传统作物的村民们有诸多顾虑
这时,村里的党员再次站了出来
带头试种、带头跑市场
2013年第一年试种
亩产鲜花2吨以上
最高卖到26元/公斤
实实际际的效益展现在大家面前
终是打消了村民们的顾虑
第二年种植户就增加到100多户
鲜食玫瑰种植正式在小河边扎下了根
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
为解决鲜玫瑰花价格波动的问题
党员又带头引进烘干机
和冻干机加工干花
既提升附加值,又增加储藏时间
以应对市场的季节性波动
就在小河边的玫瑰产业
“幼苗”破土而出之时
弥勒市党委政府送来了“及时雨”
协调金融机构
为发展加工产业的农户授信
组织市场监管部门
开展上门办理工商登记注册……
鼓励农户向加工产业延伸
2022年
小河边村成立了村集体公司
引领全村玫瑰花规模化种植、加工
并积极培育“小河边玫瑰”地理标志商标
提升村集体的议价权
同时村集体公司又与龙头企业合作
开展玫瑰精深加工
先后开发出40余个玫瑰系列产品
2023年
全村共有烘干设备100余台
建成70余个家庭作坊式加工点
培育市场主体139户
玫瑰种植面积也从2013年的13户60余亩
发展到210余户3500余亩
仅销售花茶就收入2300多万元
三产融合齐发展 “幸福之花”香飘远
一产、二产发展势头迅猛
村集体有了钱
继续加大投入反哺村子
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
小河边村通过村集体自筹
和上级项目资金支持
大力改造人居环境
村庄的改造
充分挖掘玫瑰花的浪漫属性
通过建设玫瑰花主题公园
开发1314步的“一生一世”玫瑰花步道
举办“520”玫瑰花节等
推动小河边村成为网红村
2024年“520”玫瑰花节期间
三天时间进村游客超过9万人次
靠着玫瑰花发展乡村旅游
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河边村
在2023年成功上榜
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
玫瑰花开艳 村民致富忙
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
小河边村凭借小小的玫瑰花
走出了一条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联农带农富农效益明显的乡村振兴之路
让玫瑰花这一“美丽产业”
成为造福村民的“幸福产业”
如今走进小河边村
滨河景观带上小桥流水、花香四溢
水车、磨房等景致让人眼前一亮
村子的大变样
也带来了诸多的发展机遇
自种植玫瑰花以来
有30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
和10余名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
搞种植、做加工
开民宿、做餐饮……
95%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
人均年收入突破6万元
2024年
全村玫瑰花产业综合产值超过1亿元
2025年预计将达1.5亿元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为推广小河边村的
三产融合联农带农富农经验
弥勒市委在小河边村召开现场会明确提出
以打造全国知名的
玫瑰花全产业链示范区为目标
逐步扩大种植面积
并大力发展玫瑰庄园经济
形成产业规模化、集群化效应
截至目前
小河边村在弥勒市城区和主要景点
开设了12家玫瑰系列产品直营店
村子也成为弥勒市
可食用玫瑰的收购加工核心区
辐射带动全市可食用玫瑰
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
“小河边三产融合”联农带农富农经验
在云南全省获得推广
为小河边村
三产融合联农带农富农
总编/杨锐
责编/张云龙
值班编辑/孔德云
记者编排/邱少瑞
综合/人民网、弥勒福城
下载弥勒头条客户端
获取更多资讯
弥勒融媒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