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闲置土地

架起光伏板

铺开药材田
闯出“兴农路”

“致敬劳动者”系列报道
今天走进
“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

荣誉称号获得者
——张健

(点击观看视频)

暮春时节,万物蓬勃。东胜区铜川镇的“新农人”张健英,隔三差五就会跑到村里“药光互补”中草药种植基地,看中草药的长势,对于发芽不理想的地块,谋划补植补种事宜。


2012年,张健英从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面对城市企业的橄榄枝,毅然选择返乡。当她看到家乡数千亩煤矿开采后复垦归还的土地上杂草丛生、土壤板结时,心中泛起阵阵酸楚:“土地是农民的根,不能让它沉睡!”

带着专业知识和一腔热血,90后张健英跟着技术人员走遍沟壑纵横的复垦区。在质疑声中,她提出“药光互补”创新方案:在光伏板距地面2.5米的空间种植耐阴中药材,板间套种苜蓿改良土壤。为说服村民,她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讲政策,打消村民顾虑。2024年春天,首批500亩板蓝根破土而出时,村民们惊喜地发现,光伏板下的药材因适度遮阴,反而长势更旺。


如今,这片曾经的荒地上种植板蓝根、黄芪500亩,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65万元。村民刘大爷感慨:“以前觉得光伏板占地,现在才明白这是‘空中生电、地上长钱’的宝贝”,带动30户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4000元。

她是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大娘把你身份证拿出来,现在看我的手机屏幕,好了,已经认证了。”眼下正是老年人办理养老认证的时候,也是神山村党总支副书记张健英最忙的时候,村里老人多,住的分散,有的年龄大,有的行动不便,有的不认字,她都会开着车挨家挨户上门办理。



在她的工作日志里,密密麻麻记录着村民需求: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办理养老认证187人次,指导286位村民完成医保线上缴费,协调解决养殖技术难题43件……村民们把她的电话号码写在日历显眼处,亲切地称她为“24小时民生热线”。

她是村集体经济的“领航者”

多年来神山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单一,作为神山村的一员,张健英积极建言献策,干在实处,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在充分考察调研和听取村民意见后,发展实体经济才是振兴乡村之路,于2019年迅速组建成立鄂尔多斯市圣之源农牧业有限公司,创新“支部+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探索村集体种养殖项目与农户利益链接机制,依托现有的立地条件,在扩大规模、盘活资源、拓展路径上做文章,积极探索畜禽养殖、汽车租赁、入股分红等发展模式,5个村集体经济项目在2021年总收入突破100万元,实现了从零到百的突破,推动神山村村集体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她是勤奋好学的“追梦人”

2023年3月,手握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录取通知书的张健英,带着写满村民诉求的笔记走进校园。在《社会政策分析》课堂上,她将“参式治理”理论转化为“村民议事厅”实践,通过视频连线组织“田埂听证会”;学习《项目管理》课程时,构思出《神山村乡村振兴规划》,运用 SWOT分析法梳理出12项发展策略。她的笔记本扉页写着:“知识要带着泥土味!”当老师讲解“组织行为学”时,她立即制定出“党员积分制管理办法”;听闻“社会保障学”案例,又构思出“银发关爱工程”。分组讨论时,她的“乡村振兴知识转化图谱”被学院列为优秀范例。面对赞誉,她坚定地说:“我要把学习的‘金钥匙’变成打开乡亲们幸福门的‘金锄头’!”


今年,张健英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要让我们的土地二次利用,农民二次就业,村里二次分红。”她说。她将继续扎根农村,不断学习精进、创新举措,带动更多乡亲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记者:孙云霞 乔宝宁)





编辑: 任施瑶 审核:韩改琴 唐慧慧 刘冬

校对:鲁敏

新闻热线:0477—8139311

声明:东胜区融媒体中心原创稿件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者,本平台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