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往昔,釜阳河东岸有一位名叫张朴实的老汉。他一生未曾娶妻,也并无子嗣。张朴实为人忠厚老实,从来不做占人便宜的事儿,每日靠着推小车艰难地维持生计 ,乡亲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张老当” 。

有那么一天,张老当受城里药店的冯掌柜所托,推着小车去送药材。当他刚抵达釜阳河西岸时,忽听到道沟里传来小孩的哭声。张老当赶忙循声跑去,抱起小孩,用自己的棉袄将孩子裹得严严实实,然后轻轻地放在小车上,便继续推着车前行 。


到达药店后,冯掌柜瞧见小车上的孩子,便好奇询问孩子的来历。张老当如实说道:“我是在路上捡到的。”冯掌柜一听,顿时起了心思,说道:“老当啊,你把这孩子给我吧,我给你十两银子。”张老当回答:“要是你没男孩,我就直接把孩子送给你,可这钱我不能要。”冯掌柜却坚持道:“不!这十两银子你必须拿着,我还给你立下字据。”

张老当见冯掌柜这般真诚,便收下了银子,并在字据上按下了手印。冯掌柜给这个孩子取名为冯根。谁也没想到,第二年冯家又迎来了一个新生命,是个小子,取名为冯双 。这兄弟俩自幼一同玩耍,光着屁股在村子里跑来跑去,好不快活。

时光飞逝,两兄弟渐渐长大。冯根勤奋好学,对待学业十分用功,常受老师的夸奖。而冯双则生性贪玩,在学习上远不如哥哥用心。成年后,冯根娶了邻村的一位小姐;冯双也娶了本村大户人家的千金。看到两个儿子都成了家,冯掌柜满心欢喜,觉得这辈子心愿已了 。

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冯掌柜便突然离世。老人刚一去世,冯双的妻子便迫不及待地提出要与哥哥分家,还特意强调冯根不是冯家的亲生骨肉,是抱养来的。冯根听闻此事后,要求冯双拿出证据。没想到,冯双竟真从梁头上拿出了那张当年的字据。冯根看到字据后,也无话可说。

原来,冯掌柜生前与冯双的丈人私交甚好,便将抱养冯根一事告知了他。等冯掌柜去世后,冯双的丈人一心想让女儿独占冯家的家产,就把这事透露给了女儿 。

得知自己身世的冯根,明白亲生父亲是张老当。面对冯双提出的分家要求,他无奈之下只好同意三七开。分家之后,冯根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这一年,皇帝大开科场,选拔贤才。冯根告别妻子,带上足够的银两,踏上了赶考之路。凭借着扎实的学识,冯根在考试中发挥出色,一举夺得头名状元。一时间,风光无限,他身披红花,在众人的簇拥和吹打声中荣耀返乡 。


回到家中,冯根想起了自己的亲生父亲。他和妻子商量之后,依照字据上的地址,踏上寻找父亲的旅程 。

另一边,张老当这些年身体每况愈下,再也没有力气推车营生了,变得无依无靠。每天只能靠着乞讨度日,夜晚便睡在破旧的庙里。就在这天上午,张老当正躺在破庙里休息,忽然听到庙门外传来吵吵嚷嚷的声音,吓了他一跳。他赶忙起身,往门外望去,只见庙门前簇拥着一群人,中间有一位年轻的官员光彩照人,还有人手指向他这边 。一些爱凑热闹的人跑到张老当跟前,兴高采烈地大声说道:“老当哥,恭喜恭喜啊,你儿子中了状元,特意来看你啦!”张老当听得一头雾水,心想:我一辈子都没娶过媳妇,哪来的儿子呀? 这时,就见那位官员已毕恭毕敬地跪在张老当面前,说道:“不孝儿给爹磕头。”张老当不知所措,只好说道:“我儿请起。”

冯根见父亲认下了自己,心中十分欢喜。他起身扶着张老当走进破庙,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详细地讲给老当听。张老当听完回忆起当年在道沟里捡到孩子的情景,本想当场说出真相。但转念一想,或许这孩子是某个未婚女子所生,才被遗弃在道沟里,如果说出实情,让冯根以后如何做人。反正自己也一把年纪,时日无多了,不如就认下这个儿子,省得冯根再去四处寻找父亲 。

没料想,冯根认了爹后,又问道:“爹,我娘她在哪里呢?”张老当一听,心中如同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只好硬着头皮说道:“你娘前几年就去世了。”

冯根听了这话,又接着问:“那我娘的坟在哪里呢?我要重新将她下葬。”这可把张老当问住了,顿时傻了眼。突然,他想起曾经替一个山西人埋葬过妻子,便指着那座坟头说道:“这就是你娘的坟。”

冯根来到坟前,伤心地痛哭了一场,之后又跟着张老当回到破庙。村里一些平日里善于巴结权贵的大户人家,见张老当有了如此出息的儿子,觉得这是个讨好的绝佳机会,便主动腾出房子,邀请张老当搬进去住。张老当也没有客气,就直接搬了进去。


冯根安排好老人的住处后,对张老当说:“爹爹,我回去接你儿媳妇,然后选个良辰吉日,重新埋葬我娘。”临行前,他还给张老当留下了许多银两 。

几天之后,冯根带着妻子来到张老当这里。第三天,正逢良辰吉日,众人准备动土开墓。就在此时,突然又有一队人马匆匆赶来寻找张老当。张老当一下子慌了神,完全不知道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

原来,这队人马的主人是山西人的儿子,今年他也参加了科考,并且高中武状元。回家后,父亲已生命垂危。临终之际,父亲告诉儿子,他母亲的坟埋葬在河北隆平(今河北省隆尧县 )釜阳河东岸,让他去找一个叫张老当的人,一定要把母亲的尸骨找回 。没过几天,这位老汉便离世了。武状元妥善安葬父亲后,便一路东问西打听,来到河北隆平寻找张老当 。

张老当和冯根听完来人的讲述后,张老当顿时感到头疼不已。冯根疑惑地说:“这明明是我娘的坟,怎么又成了你娘的坟呢?”来人也不甘示弱,反驳道:“明明是我娘葬在这里,怎么又成了你娘的?”两人互不相让,争执不下。武状元一气之下,竟拔剑相向 。

张老当见此情形,赶忙劝阻二人:“你们别争了,你们俩说的都对,她确实是你们二人的娘 。当年她和我一起生活,生下了冯根。后来我日子实在穷苦,过不下去了,我们便分开了。她改嫁到你家,那时你爹在这里染布 。之后生下了你,你爹又把你送回了老家 。当年我实在是穷得没办法,为了能让冯根活下去,才把他送给了冯掌柜 。所以说,她是你们俩共同的母亲啊 。”张老当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向两人 。

两人听完这番话,都愣住了,大眼瞪小眼,不知该如何是好 。

这时,武状元认真地对冯根说:“既然如此,那你就是我的哥哥了 。你能否晚两天动土,等我回去把爹的墓迁来,咱们再一起安葬母亲 。这位老人是咱们俩的爹,以后咱们共同孝敬。”事已至此,冯根思索片刻后,便点头答应了 。

一个月后,武状元从山西迁来了父亲的尸骨。两位状元郎高搭灵棚,守灵期间哭声震天,场面甚是感人 。待他们将双亲妥善安葬后,便带着张老当一同前往京城,开启了新的生活。

三人一同来到京城后,冯根和武状元凭借着自身的才学与状元身份,在朝堂上很快崭露头角。他们兢兢业业,为国家和百姓尽心尽力,深受皇帝的赏识和百姓的爱戴。

张老当从一个穷困潦倒、无依无靠的老人,摇身一变成为两位状元郎的父亲,身份地位瞬间改变。然而,他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依旧保持着以往朴实憨厚的本性。

在京城的日子里,两位状元对张老当极为孝顺。他们为老人购置了宽敞舒适的府邸,安排了贴心的仆人照顾他的起居饮食。张老当每天的生活悠然自在,享受着天伦之乐。

闲暇之时,张老当也常与两位儿子诉说往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听着那些过去的故事,时而欢笑,时而感慨。这种温馨和睦的氛围,让张老当越发珍惜眼前的生活。

冯根和武状元虽然公务繁忙,但只要有时间,就会陪伴在张老当身边。他们知道老人一生辛苦,如今定要让他安享晚年。

在朝堂之上,冯根和武状元相互扶持,彼此照应。他们用各自的才华,积极为朝廷出谋划策,解决了许多棘手的问题。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兄弟俩都各有所长,成为朝廷不可或缺的栋梁之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