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教育与阅读碎片化的时代。
对此,不同的专家学者都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应该成为人们的必读,来应对这场知识危机。
如果只选一个学科,打通文理、沟通过去、现在与将来,且兼具实用与浪漫,可能非地理(学)莫属。
透过《国情分界线》(独家)、《地理学与生活》《历史地理十五讲》等六本讲述地理的好书,我们能发现地理(学)的四大价值。
著名人文地理学者段义孚甚至认为,作为地球的公民,只有了解地理,人们才能具备包容和理解的素养,避免实践上的冲突,共同珍惜和建设我们的家园。
一:打通人文与自然
地理很有趣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人一提到地理,就会想起各种地形、气候的死记硬背。再加上时区、经纬度的来回运算,更引发了“地理是文科还是理科”的困惑。
《地理学为什么重要》告诉我们,地理既是文科又是理科,是典型横跨文理的交叉学科。
通过自然地理,我们能澄清很多似是而非的错觉。比如,欧洲整体其实很靠北,与罗马纬度一样高的是北京,而不是杭州或广州;英国与中国东北纬度虽然差不多,但受海洋气流的影响,却远比东北要暖和、湿润。
地理学还能解锁各种有趣的“冷知识”。比如,海洋中实际蕴藏约2000万吨黄金,总价值超700万亿美元;赤道处自转速度达1609公里/小时,而两极几乎静止。
通过人文地理,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有趣的人文风情。例如,四川盆地用麻辣对抗湿气,黄土高原用窑洞驯服温差,江南水乡借河道编织商贸网络,郭德纲提到的赞比亚主食“恩希玛”,其实就是中国北方的棒子面粥……
总而言之,地理不仅横跨文理,更重要的是,还很有趣。
二:没有观世界,何谈世界观
地理是现代人的智识必备
古代形容一个人有知识,常见的说法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交通阻碍的古人尚且如此,交通如此发达的现代人,则更应如此。
首先,地理能帮助我们在全球化的市场经济时代更好地合作。正如《人文地理通识》一书所言,我们是嵌入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交易、交流网络的人,必须要全面了解世界。哪怕是为了在假期和家人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若不了解地理,也是入宝山而空手回。
其次,地理能扩展我们的世界观。我们之所以有很多偏见、人与人之间之所以有很多隔阂,很大一个原因是不了解,少见自然会多怪。无论是人文地理告诉我们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还是自然地理告诉我们的“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都无不提醒我们:地理能提供足够多的“见识”,打破小我的自我中心主义,发现世界的多样性。
人们常说,重要的是世界观。但没有观世界,何谈世界观。地理就是观世界,建立世界观的绝佳开始。
所以说,地理是现代人的智识必需。
三:没有地理的历史是盲目的
地理是文明的硬约束
地理不仅影响个人,同时也影响着历史、经济乃至文明的进程。
地理左右着历史。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反复援引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的名句“历史好比演剧,地理就是舞台;如果找不到舞台,哪里看得到戏剧!”。中国历代王朝的得失、兴亡、都城选择,楚汉相争、赤壁之战、蒙古统一等战争军事,背后都有地理的因素。
地理是国情的设计师。《国情分界线》一书首次将地理学家胡焕庸1935年发表的“瑷珲—腾冲线”公之于出版物。由于地形、气候等地理因素,这条神奇的45度线左右了中国的基本国情——人口分布、一二线城市数量、经济活跃度、甚至雾霾/物流包邮/滴滴打车分布。这个分布格局,100年来未曾改变。
地理甚至决定了文明的兴衰。为什么是欧亚大陆人征服了印第安人、非洲人和澳洲人,而不是相反?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告诉我们,这背后也是地理的原因:欧亚大陆横向连接,物种更丰富、交流更频繁。中国历史上,战国末期秦能够一统天下,也和地理优势息息相关。
总之,地理能帮我们更轻松地读懂历史与文明。以至于历史地理学家陈正祥说“有些长篇大论说不清楚的现象,用地图来表示却可一目了然。”
四:教会我们谦卑与节制
地理关系着人类存亡
受某种进步主义以及科技的迅猛发展的影响,“人定胜天”一度成为我们的某种“信仰”,电影《哪吒2》中甚至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狂言。
但地理告诉我们,科技始终没能逃脱地理的束缚:5G基站的布局要依据人口密度,高铁轨道的建设要避开断裂带,星链计划须绕着电离层设计——所有前沿科技都在向地理交“过路费”。
历史与生活也是如此。胡焕庸线告诉我们,不宜居的地区,人力很难打破;秦岭—淮河线告诉我们,南甜北咸就是有道理;而中国的地形也告诉我们,东北虽然很冷但不适合滑雪,瑞士虽然不冷,但却是滑雪胜地。这是人力不能改变的。
地理还告诉我们,所有人唯一的母亲——大地正在日益恶化。以至于《地理学与生活》一书中用了很长的篇幅发出警告:海平面上升、森林过度砍伐、物种灭绝、快速城市化和大规模移民……
总之,地理告诉我们,地球就是如此,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应该学会谦卑与节制。更大的地理学——天文学,甚至还告诉我们,如此宜居的星球只有一个,而且大概率我们也走不出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想的人生离不开地理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