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是在为比赛做准备,还是只为增加跑步的乐趣,在训练中加入一些速度训练和节奏跑都可以创造奇迹。充分利用这些训练的方法之一,是穿着针对这种快节奏跑步做了优化的跑鞋。《加拿大跑步》杂志推荐了五款适用于速度训练和节奏跑的跑鞋,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Saucony Kinvara Pro
最适合寻求推进板性能而不在乎日常舒适度的跑者
想要在日常训练中获得比赛日表现的跑者会喜欢Kinvara Pro。
Saucony在这款鞋中使用了四分之三掌碳板,其上下方分别采用了PWRRUN PB和PWRRUN两种泡棉材料。这带来了卓越的缓震效果, 同时又不会对跑者在进行速度训练和比赛时所需要的灵敏反应和速度造成影响。SPEEDROLL结构的加入有助于更为平稳地实现后掌到前掌的过渡。
在鞋面部分, Saucony设计了一种久经考验的工程网眼布,在良好的包裹性之外,其透气性也令人惊讶。
值得注意的是,Kinvara Pro没有橡胶大底,在带来更轻的重量的同时,这也让鞋底的磨损更快。
这双鞋鞋跟部分厚度为42毫米,前掌34毫米,有8毫米的中底落差。
Brooks Hyperion Max 2
最适合寻求兼顾 灵敏与缓震的跑鞋来进行速度训练和长距离的跑者
新款Hyperion Max 2在快速训练所需的足够的响应性、推进力和日常长距离跑步所需的缓震之间实现了完美的平衡。Brooks通过更新Hyperion Max 2的中底结构实现了这一目标,该结构采用了peba材质的SpeedVault纤维板来获得额外的推进力。
中底还采用了Brooks的DNA Flash v2泡棉,反应灵敏度提升10%。这些更新,再加上鞋子的RapidRoll的滚动力学设计,提供了卓越的缓震、更强的响应性和后掌到前掌的更快过渡。相比于此前的版本,Hyperion Max 2鞋跟和前掌分别增加了4毫米和6毫米,这提供额外的柔软和保护。
虽然中底的更新可能会引起更多关注,但忽视Hyperion Max 2的新鞋面是不公平的。全新鞋面采用工程网眼布打造,提供卓越的贴合感和透气性。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双适合快速锻炼和长距离的多功能跑鞋,那 Brooks Hyperion Max 2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Hoka Mach 6
最适合寻求轻便跑鞋来进行日常训练和速度跑的跑者
Mach 6是Hoka Mach系列中最轻、反应最灵敏的型号。在这款鞋中,Hoka使用了超临界EVA泡棉中底,在不影响缓震的情况下提供额外的能量回报。这双鞋的中底部分,鞋跟厚度为37毫米、前掌32毫米,有5毫米的落差。
Mach 6的鞋面部分采用了单层提花网纱材料,提供卓越的透气性和贴合感。
需要注意的是,Mach 6鞋楦较窄,因此宽脚跑者还需慎重考虑。
Mach 6在大底部分使用了更多的Durabrasion橡胶,对鞋底的大部分面积做了覆盖,这确保了更好的耐用性和抓地力。
如果你是一个窄脚跑者,想要一双快速的多功能跑鞋,可以考虑选择Hoka Mach 6。
Saucony Kinvara 15
最适合寻求灵活的日常训练鞋来进行更快速度训练的跑者
Kinvara系列的粉丝们会欣赏这款鞋的第15次迭代仍然忠于其传统。Kinvara 15保留了其柔软的缓震性能,以及备受赞誉的轻量且灵敏的脚感。Saucony在Kinvara 15上使用了经过时间考验的PWRRUN EVA泡棉中底,确保其出色的缓震性能和轻快脚感。
工程网眼鞋面的透气孔更大,能够在炎热的天气提高透气性。
大底部分,Saucony使用了两个极简主义的橡胶垫:前掌和后掌各一块。这一设计确保了Kinvara 15的轻量化,但无疑会牺牲一部分耐用性。不过,当考虑到Kinvara的多功能性时,这种小小的权衡很容易被接受。
Kinvara 15的鞋跟厚度为29毫米,前掌25毫米,有4毫米的中底落差。这些数据并不新鲜,这应该能够让粉丝们放心,他们将像自己所期待的那样,体验到Kinvara系列一如既往的出色性能。
Brooks Hyperion 2
最适合寻求轻量化跑鞋来加快训练和比赛速度的跑者
更新的Hyperion 2现在采用了充氮的DNA FLASH v2泡棉中底,更轻,反应也更灵敏。Brooks还增加了中底泡棉的用量来改善缓震效果:中底厚度较前代增加了4毫米,Hyperion 2鞋跟厚度为26毫米,前掌18毫米。
Hyperions 2采用轻盈透气的网眼鞋面,提供卓越的透气性和舒适的贴合感。
Brooks在 Hyperions 2的大底部分采用了其特有的RoadTack橡胶化合物,这种材料轻便耐用,有很好的抓地力。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双轻便灵敏的跑鞋,用于速度训练或比赛,可以考虑 Brooks Hyperion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