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路 言

近期,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针对游客的重大恐怖袭击事件,让本就紧张的印巴关系进一步升级,局势剑拔弩张,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两国全面冲突。印度和巴基斯坦作为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双边关系长期处于紧张对峙状态。历史积怨、领土争端与安全矛盾不仅严重影响地区和平稳定,也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周边国家产生着连锁反应。


一、印巴关系及克什米尔争端历史沿革

印度和巴基斯坦同属南亚次大陆,历史上曾长期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实行印巴分治,将英属印度按照宗教信仰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分别成立制宪议会和政府。同年8月,巴基斯坦宣布独立,次日印度宣布独立。根据“蒙巴顿方案”,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而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是保持独立。当时,克什米尔地区77%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倾向加入印度。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为日后的印巴冲突埋下了伏笔。

自印巴分治以来,两国之间爆发了三次大规模战争。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1949年)直接起因就是克什米尔争端。1947年10月27日,由于克什米尔王公哈里・辛格宣布与印度正式合并,印巴双方为争夺克什米尔主权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1948年8月至1949年1月,联合国印巴委员会先后通过关于克什米尔停火和公民投票的决议,印巴双方均表示接受。在此期间,印巴双方以停火线南北分割克什米尔,其中巴基斯坦占据克什米尔的2/5,印度控制其3/5。1949年1月,双方正式停火,克什米尔自此分为印控区和巴控区,印巴分别在各自控制区内建立了地方政府。

第二次印巴战争(1965年)同样是因为克什米尔问题。1965年4月,克什米尔停火线附近的边境摩擦引发了此次战争。8月初,克什米尔游击队和印度军队在印巴停火线附近发生激烈交火,巴基斯坦正规军队于8月14日卷入冲突。9月6日,印度军队向巴基斯坦发动大规模进攻,攻占巴方控制线内的多处山岭,而巴方在停火线南部展开反击,攻入印度旁遮普邦。9月20日,在联合国的调停下,印巴双方宣布停火。

第三次印巴战争(1971年)则有着更为复杂的背景。除了克什米尔问题外,还涉及东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国)的独立运动。在东巴基斯坦难民问题爆发时,印度借机干涉巴基斯坦内战,最终于1971年11月21日引发了第三次印巴战争。在东巴基斯坦方向,印度通过空中轰炸和海上封锁等手段夺取了制空权,切断了巴基斯坦军队的联系和后勤补给。巴基斯坦军队于12月16日投降。第三次印巴战争后,巴基斯坦损失约5600平方英里的土地,同时使孟加拉国独立,印度成功分裂巴基斯坦,改变了南亚地区的政治格局。

除了上述三次大规模战争外,印巴之间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冲突几乎从未中断。1998年,两国先后进行核试验,形成南亚“核对峙”局面。

二、近期印巴关系恶化原因及当前形势

近期,印巴关系再度恶化,紧张形势演变为军事对峙。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针对游客的恐怖袭击,导致26人死亡、至少17人受伤。武装组织“克什米尔抵抗组织”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对此次袭击负责,该组织声称,对于8.5万名“外来者”在该地区定居并引发“人口结构变化”表示不满。但印度方面认定巴基斯坦与此次恐怖袭击事件有关联。

随后,印度于4月23日宣布一系列针对巴基斯坦的强硬措施,包括暂停执行印巴1960年签订的《印度河用水条约》、关闭边境口岸、驱逐巴方人员等。《印度河用水条约》自1960年签订以来,印巴历经多次战争和冲突,均未影响该条约的存续,因此被视为印巴关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而此次印度直接暂停执行该条约,先是关闸断水,后又开闸泄洪。巴基斯坦约80%的农业和70%的工业依赖印度河供水,印度的这一举措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巴基斯坦的经济命脉与民生。

巴基斯坦方面坚决否认与袭击事件有关,并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巴总理办公室4月24日发表声明称,巴国家安全委员会决定关闭瓦格赫边境口岸,宣布印驻巴高级专员公署武官为“不受欢迎的人”,对印度航空公司关闭领空,暂停所有对印贸易。4月25日,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警告称,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枪击事件可能导致两国之间爆发“全面战争”,“世界应该对巴基斯坦和印度这两个‘拥核’国家可能爆发全面冲突感到‘担忧’”,但同时也表示希望通过谈判解决争端。

目前,印巴双方军队均已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在陆地、空中以及海上都出现了军事对峙的苗头。在克什米尔方向,更是出现了两军使用轻武器互射的情况。在陆地上,印度军方宣称,印度陆军参谋长德维韦迪视察印控克什米尔地带印军部队期间,巴军使用“小型武器”向克什米尔实控线附近的印军哨所射击。在空中,巴基斯坦空军加大了在克什米尔实控线与印巴边境一线的空中巡航频率,并出动了侦察机参与行动。印度空军则出动阵风、苏30等战机在该国中部地区举行了代号“阿克拉曼”的年度空中演习,演习科目包括对山地目标进行空中打击,明显是针对克什米尔方向的地形。在海上,巴基斯坦罕见发布了禁航通告,明确要在阿拉伯海进行实弹演习。印度海军则是派出一艘“维沙卡帕特南”级驱逐舰在阿拉伯海试射了一枚中程防空导弹,还有卫星图显示,印度海军的“维克兰特”号航母正在阿拉伯海活动。

4月29日,印度总理莫迪授权印度武装力量针对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恐袭事件采取果断应对措施。4月30日,巴基斯坦新闻与广播部长阿陶拉·塔拉尔表示,印度恐将在未来24至36小时内对巴采取军事行动。

三、印巴军事对峙局势未来走向预测

从目前形势来看,印巴之间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较低,但小规模冲突和军事摩擦将会持续一段时间。核武器的威慑作用使得双方在决策时都不得不谨慎权衡战争的后果。印巴两国都是拥核国家,一旦爆发全面战争,很可能会引发核冲突,这将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其后果是双方都无法承受的。

国际社会的态度也能够对印巴冲突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国际社会普遍呼吁双方保持克制,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中国、俄罗斯、伊朗等国积极发挥作用,呼吁双方冷静对话。伊朗外交部主动向巴基斯坦提议充当调解方。这些国际社会的压力和调解努力,使得印巴双方在采取行动时需要考虑国际舆论和国际关系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冲突的全面升级。

从双方的利益考量来看,全面战争对印巴两国来说都不符合自身的长远利益。印度近年来致力于经济发展,试图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占据更重要的地位,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来吸引投资、推动贸易和发展产业。大规模战争将消耗大量资源,破坏国内经济发展节奏,影响其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巴基斯坦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在面临经济困境的情况下,难以承受大规模战争带来的经济负担,战争可能会使其经济陷入更深的危机。

尽管全面战争的可能性较小,但印巴边境的小规模冲突和军事摩擦预计仍会持续。在历史上,两国在边境地区的交火、互放炮火等情况屡见不鲜。从印度国内的政治局势来看,莫迪政府面临着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分裂加剧、失业率上升等多重压力,通过激化边境冲突来转移国内矛盾、塑造强硬形象是其惯用的政治手段之一。对巴基斯坦而言,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至关重要,面对印度的挑衅,巴方必然会坚决回应,以对等的方式进行反制,这使得双方在边境地区的紧张局势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缓解。

至于和平谈判解决争端的前景,目前面临着诸多困难。首先,双方在核心问题上的立场存在巨大分歧,尤其是印巴双方都宣称对整个克什米尔拥有主权,在领土争端上难以做出实质性让步。其次,长期的冲突和对立使得两国之间缺乏互信,和平谈判的基础几乎不存在。此外,外部势力的干预也增加了和平谈判的复杂性。美国为了推行“印太战略”,拉拢印度制衡中国,加大对印度的军事援助,巩固美印同盟,这种外部势力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印度在边境问题上的强硬态度,破坏了地区力量平衡,也使得巴基斯坦在谈判中面临较大压力,增加了和平解决争端的难度。

四、印巴军事对峙对我影响

(一)军事方面

印巴冲突对我边境安全存在潜在威胁。克什米尔地区与我西藏、新疆接壤,冲突一旦失控,军事行动范围扩大,流弹误射、军事对峙延伸都可能让我国边境直面战火威胁,破坏和平环境。印度近年来在中印边境持续增兵,在印巴冲突背景下,印度可能借机强化对争议地区军事部署,试图在领土问题上谋取更多利益,进一步加剧中印边境紧张局势。

(二)安全方面

印巴冲突导致的地区安全局势恶化,对我能源安全、边境稳定等方面带来挑战。印巴皆为拥核国家,一旦局势失控,演变为核冲突,放射性污染可能波及我国,危及数亿人口安全,影响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威胁长江、黄河水源地,还可能造成全球核不扩散机制崩溃,使日本、韩国等国有了拥核的借口,彻底颠覆东亚安全格局。此外,冲突地区的不稳定也可能使得恐怖组织趁机壮大,增加跨境恐怖袭击风险,对我新疆等边境地区的稳定构成威胁,影响国内安全环境。

(三)政治方面

我国与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战略伙伴”,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多领域有着深厚合作与互信,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更是将两国利益紧密相连。而我与印度虽存在边境争端等问题,但也在积极寻求双边关系的改善。在印巴对峙局势下,我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呼吁双方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但印度时常指责我偏袒巴基斯坦,这无疑会削弱我国的中立调解作用。在国际舞台上,美国为推行其战略利益,借机强化美印军事合作,试图挤压我在印度洋的影响力,这对我南亚战略布局构成冲击,使得我在处理印巴关系时面临更大的外部压力和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

(四)经济方面

印巴冲突将对“一带一路”倡议,特别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带来诸多挑战。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投资巨大。冲突导致走廊沿线安全形势恶化,印度派遣航母至巴基斯坦南部海域,使瓜达尔港等关键节点面临被封锁风险。若走廊基础设施受损或项目停滞,我在巴数百亿美元投资将岌岌可危,能源运输通道也可能被切断。印度关闭阿塔里陆路口岸,影响中巴经济走廊物流效率,货物运输需绕道中亚或选择成本更高的海运,大大增加我对欧亚大陆的出口成本。冲突导致地区局势动荡,影响我与印巴的双边贸易,贸易环境恶化、物流受阻增加贸易成本与风险,降低双方企业贸易意愿;国际能源市场和粮食市场也会因冲突产生波动,影响我能源进口成本与粮食安全。

五、我应对策略与行动建议

(一)加强军事防御

应加强在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部署,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边境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在加强军事防御的过程中,应避免直接卷入印巴冲突,保持中立和客观的立场。例如,可以加强边境地区的军事设施建设,提升部队的战斗力和应急反应能力;加强情报收集和分析,及时掌握印巴双方的军事动态,为决策提供准确依据;加强与巴基斯坦在军事领域的合作与交流,维护地区的战略平衡。

(二)展开外交斡旋

可以尝试联合其他国家,如俄罗斯、伊朗等,共同呼吁印巴保持克制,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增强国际社会对印巴冲突的关注和压力。同时,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形成地区合作应对印巴冲突的局面。例如,可以与俄罗斯加强在南亚地区的协调与合作,避免外部势力的不当介入加剧印巴冲突;与周边国家如尼泊尔、不丹等加强沟通,共同应对印巴冲突可能带来的地区安全风险。

(三)深化经济合作

应继续推进与巴基斯坦的经济合作,特别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帮助巴基斯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增强其应对外部压力的能力。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寻求与印度开展更多经济合作,扩大双方的共同利益,以经济合作带动政治关系的改善。此外,还可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如加强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促进地区经济的融合与发展,一方面为印巴和平解决争端搭建经济基础,另一方面也可借此应对美国特朗普当局发起的“关税贸易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