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汪正丹


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年是诗人严古津先生(1918~1975)仙逝50周年。一时之间,我心中的悲伤与不舍如潮水涌上心头。

时光如梭,伯父虽已远去,但他的音容笑貌仍在眼前。

我父亲汪海若和严古津伯父是挚友。他们是“无锡国学专修馆”的同学,也是师承书画名家胡汀鹭学习中国画的师兄弟,父亲和伯父友情深厚。

父亲会经常请严古津伯父来我家作客,还会亲自下厨做几样小菜,请严古津伯父一起吃饭。我至今还记得严古津伯父温文尔雅、博学多才的样子。他身材瘦长,带一副黑框眼镜,穿一身中山装,腰佩玉珮,手持一根拐杖,人虽瘦弱,却给人一种神采奕奕的感觉。

伯父古津先生曾送给我一幅名人字画。我到苏北插队第一年,过年前回无锡。那时我已经师承觉迟老师学画,回来时带了一些我在苏北的习作。第二天,父亲陪我去看望严伯父,顺便带了几幅我的画请他指教。伯父看后非常高兴,对我的画大加赞赏。他从书桌上拿了一幅扇面送给我,说:“这是我的好朋友上海同济大学的教授陈从周的画,今天送给你,希望你勤奋学画早日成材。”

这幅扇面正面画的是园林,背面是书法,画和书法都非常精彩。我至今还记得画面题款上有8个字“直中寓曲,密里藏疏。”

由于我来回于无锡苏北保管不便,这幅扇面交由父亲收藏。可惜父亲突然去世,这幅扇面再也没有找到。

严古津伯父给我改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父亲带我到黄山写生。临行前,父亲交待我到黄山后,要完成一幅写生画初稿,还要学写一首古诗。我至今还记得那首诗是这样写的:“万壑千峰立,树梢百泉飞,白云深深处,松松石石奇。”

回到无锡第二天,父亲带我去拜访严古津伯父,并请他改诗。严古津伯父看了我的诗笑呵呵地说:“不错,不错。”之后他用古调把诗吟唱了几遍,沉思良久,低头自语:“如果把白云深深处改成白云深处望如何?”父亲听后连连击掌说:“好,好,这样画面中有人了,诗有了动感。”

他还请教授指导我学画。我记得那是1973年夏天,我因病在无锡办病退,同时学习中国画。当时,我住在胡桥街的外婆家,小阁楼就是我的画室。

那天上午,我正在阁楼上作画,听到“吱吱”的楼梯响,不一会儿严古津伯父带着他的朋友到了阁楼上。严古津伯父介绍说:“他是南艺美术系的宋教授,正好到无锡办事,我特地请他来看看你的画。”

我喜出望外,赶紧把我临摹的《圣教序》书法和清代“四王”的册页画习作呈上。宋教授看后,给了较好的评价。而后,他从中国画的“六法”讲起,耐心细致地谈学习中国画的技法,将近中午时,他们才离开。临行前,严古津伯父一再交待我:“要谨记宋教授的话,细细领会,学以致用。”我至今还记得严古津伯父循循善诱的教诲。

冥冥之中或许有不祥的预感。那一天,也就是伯父严古津先生去世那天,我应约带着我临摹的书法和国画作品到严古津伯父家中,请他指教。

他家在后西溪,当我走到离他家不远的“鸿运饭店”门口时,感觉到一阵胸闷,而且闷得非常厉害,喘不过气,我不得不坐在饭店大堂的椅子上歇了一会。平静了些,再慢慢地去严古津伯父家。就在那天,严伯父古津先生离开了我们。

在伯父严古津先生仙逝50周年之际,我深切地缅怀他。他著有《沧浪生诗篇》,诗作风格多样,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细腻的情感。他在学术上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峰,令后辈敬仰。先生千古,风范长存。

作者简介

汪正丹,市级机关退休干部,本市文化名人汪海若之子。先后在报刊发表过《相遇大师》《普者黑——多彩的记忆》《风的小屋》《忆父亲汪海若》《三峽情话》《父亲交友趣事》等多篇散文。

关于江南文化播报

江南文化播报是一个关注江南,讲述江南,播报江南的公众号,文章部分来自江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江南文化》杂志。欢迎广大作者惠赐大作,以文会友,欢迎关注传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点击公众号名片关注我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