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重庆荣昌者,古称昌州,地处巴蜀之际,襟带成渝之衢。 自唐乾元置州,明初赐名,千载以降,文脉绵延,物华天宝,今世尤盛。
乙巳以降,游人如织,商旅辐辏,问其缘由,盖以文而荣,因文而昌。 今试析其道,述之如次。
荣昌之胜,首在文脉。 昔昌州海棠独香,文人骚客竞相吟咏。 宋人彭渊材尝叹:「平生恨事,海棠无香耳!」后闻昌州海棠香溢,遂生无限向往。 此乃「海棠香国」之肇始,亦荣昌文名之根柢。 唐贾耽《百花谱》载:「昌州海棠有香有实,士人珍为佳果。」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亦云:「昌居万山间,地独宜海棠,邦人以其有香,号海棠香国。」故千年以来,昌州为文心所寄,风雅所钟。 今之荣昌,承此遗韵,复兴海棠文化,建香霏阁、植海棠园,游人至此,既可赏花之绚烂,亦可嗅香之清幽,恍若穿越唐宋,与古人共醉花间。
且荣昌非独海棠也。 其地兼融巴渝文化、移民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如江河汇流,蔚为大观。 明清之际,湖广填四川,客家移民携潮汕卤鹅之法至此,历三百载改良,终成荣昌卤鹅一绝,今列非遗,香飘四海,游客争啖,以为至味。 又若万灵古镇,明清老街、湖广会馆、尔雅书院,皆修旧如旧,再现移民历史; 安陶小镇,承「荣昌陶」千年窑火,陶宝古街、陶艺作坊,令游客亲手抟泥塑器,体悟匠人之魂。
荣昌之兴,尤在非遗。 国家级非遗有三:荣昌陶、荣昌夏布、荣昌折扇,皆技艺精湛,名动天下。
荣昌陶,古称「安富陶」,与宜兴紫砂、建水陶、钦州陶并称「四大名陶」。 其陶质细腻,釉色温润,昔以泡菜坛闻名,今则文创迭出,茶器、酒具、摆件,无不巧思。 安陶小镇内,陶宝古街延袤四百米,游客可观大师拉坯,可亲制陶器,更可访荣昌陶博物馆,览千年陶史。 镇中陶坊百余家,匠人二百余,窑火不熄,文脉不断。
荣昌夏布,以苎麻织就,轻薄透气,古为贡品,今成时尚。 夏布小镇内,中国夏布博物馆陈列古今织机,艺梦廊桥展霓虹扎染,游客可习纺织之技,可购麻制衣衫。 更兼小镇植苎麻为景,春绿秋黄,田园之趣与非遗之美交融,令人流连。
荣昌折扇,素有「一把扇子半把伞」之誉,竹骨纸面,书画其上,雅士所爱。 每逢节庆,折扇工坊开设体验,游客执笔点染,自制扇面,尽显风流。
此三者,非徒技艺传承,更与文旅深度融合。 若春节之非遗研学、端午之龙舟赛、七夕之河灯节,皆以非遗为核,辅以灯火、烟花、市集,令游客眼观、手作、口尝,五感皆醉。 壬寅年春,荣昌申遗首岁,办「千年荣昌·星空璀璨」灯火秀,无人机列阵成画,火壶舞凌空跃动,传统与科技相映,文韵共时潮并辉。
荣昌之盛,亦在节庆。 官府善策,以「活动出彩」带「旅游出圈」,四时节令,无月不欢。
春节,万灵古镇办「年味集市」,明清老街张灯结彩,游客摄「全家福」于古桥,品民国茶馆,嬉「跑男」游戏; 夏布小镇设丰年瑞雪灯景,师徒四人(西游人物)导游,花船民乐萦耳,火棍杂技眩目。
端午,濑溪河上龙舟竞渡,岸边非遗展演,游人佩香囊、食糉籺,恍若重回楚地。
七夕,河灯旅游文化节最为旖旎。 夜幕垂时,濑溪河面千灯浮水,烟花绽空,鹊桥相会、朝代婚礼、爱情跑等活动,令青年男女情愫暗生。 更有「桥头堡啤酒节」「饕餮美食街」,卤鹅、黄凉粉、万灵麻饼香飘十里,游客大快朵颐,不亦乐乎。
国庆,「千年荣昌·历史文化周」启幕,陶艺大赛、夏布时装秀、折扇书画展轮番登场,游客既可观摩非遗技艺,亦可参与「汉服游园」「窑王祭祀」等沉浸式体验,古今穿越,趣味横生。
尤可称道者,乙巳年春,荣昌以「文旅局长出镜」「网红助阵」之策,邀「卤鹅哥」林江、「红衣大叔」周鸿祎等共推文旅。 林江者,本为乡野商贩,因追随美网红「甲亢哥」五城投喂卤鹅,一夕爆红,获封「荣昌卤鹅推广使」,更得官府嘉奖十万金。 周鸿祎者,亲临荣昌,钻陶窑、品卤鹅,直播传之四海,荣昌遂成网红之城。 加之官府推行「公交免费」「停车免单」「交警不贴罚」,游客无后顾之忧,纷至沓来。
荣昌之美,非独城镇。 乡村旅游,亦为一绝。 古佛山麓,清流民俗小镇隐于绿野,修仙洞、佛缘路、百佛园,曲径通幽; 半山街市,剪窗花、拼图、祈福,童叟同乐。 万灵镇「远山青小院」「大树庭院」,民宿依山傍水,游客品茗闲话,夜观星河,晨闻鸟语,陶然忘机。
又若高笋河滨河公园,昔为蛇鼠出没之荒地,今变身「打卡胜地」,绿道蜿蜒,水清见底,居民自发护洁,游客漫步其间,心旷神怡。 此皆荣昌「文明创建」之功,官民同心,整治环境,「门前三包」成制,村容焕然,游人既享自然之趣,亦感人文之善。
荣昌之智,尤在「以文促产,以产养文」。 昔者,非遗技艺多囿于作坊,今则产链延展,文创勃兴。
陶瓷产业,引唯美、惠达等名企,建「中国西部陶都」,产品涵盖日用陶、建筑陶、特种陶,年产值逾三十亿。 游客至安陶小镇,既可购茶具花瓶,亦可订制陶瓷婚庆礼品,产业与文旅相得益彰。
夏布产业,拓至服装、家纺、文创,小镇内「壹秋堂」等品牌,将苎麻织物化为时尚衣衫、刺绣屏风,远销海外。 更设夏布博物馆、研学工坊,游客目睹「绩麻成布」之技,无不惊叹。
至若卤鹅,昔为乡野小食,今借网红之力,成重庆美食三绝(小面、火锅、卤鹅)之一。 乙巳年「五一」,卤鹅店铺订单暴增,淘宝店主回客曰:「忙,无暇应答!」服务区、高铁站,游人持鹅而行,蔚为奇观。
嗟乎! 荣昌之盛,非偶然也。 其以千年文脉为根,非遗技艺为干,节庆活动为枝,产业融合为叶,更兼官民同心,善用新媒,遂使文旅之树蓊郁参天,游客络绎,商贾云集。
昔人云:“文化兴则国运兴」,今观荣昌,可谓「文化兴则城运昌」。 冀其守正创新,文脉永续,则海棠香国之美,当与山河并寿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