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4S店停车场挤满待提的朗逸。
销售经理盯着电脑屏幕上的红色预警数据发呆。
新能源浪潮正在吞噬传统燃油车的最后阵地。
2025年Q1合资轿车销量透露惊人信号。 德系军团包揽前三甲绝非偶然。 大众三剑客朗逸、帕萨特、速腾合计卖出超15万辆。
日系常青树轩逸守住第四名。
5.4万辆的成绩单背后是终端5万起的骨折价。
凯美瑞雅阁这对老对手仍在B级车市场缠斗。 豪华阵营出现戏剧性分化。
奥迪A6L竟比宝马3系多卖2000台你敢信? 奔驰C级靠着入门版车型勉强挤进前十。 降价成了最危险的救命稻草。
威朗靠7折优惠换来7523辆成交。
标致508L三位数的销量刺痛法系粉丝。 新能源的冲击比想象中更猛烈。
特斯拉Model 3单月销量抵得过奥迪A4L半年。 比亚迪汉正在抢走原本属于帕萨特的客户。 我个人认为合资品牌面临三大困局。
产品迭代速度跟不上电动化需求。 品牌溢价能力被新势力持续削弱。 渠道优势正在变成成本负担。
那些月销百辆的车型该醒醒了。 明锐和迈锐宝XL的惨淡不是偶然。 经销商库存系数已经亮起红灯。
德系车为何能逆势坚挺? MQB平台规模化效应仍在发力。 EA211发动机经过10代改良确实抗造。
但电动化转型的迟缓令人担忧。
日系两田的混动牌还能打多久?
THS和i-MMD技术优势逐渐被追平。
固态电池量产可能成为转折点。
二线豪华品牌正在掉队。
沃尔沃S60的插混版根本卖不动。 凯迪拉克CT6的月均销量不足300台。 市场正在上演残酷的淘汰赛。
前10名吃掉60%的市场份额。
后30名车型在生死线上挣扎。
消费者用钱包投票给出答案。 要不高性价比的入门代步车。
要不智能豪华的新能源车型。
中间地带正在快速塌陷。
有个现象值得玩味。 奥迪A7L这种小众车型反而卖得动。
说明个性化需求开始冒头。 留给合资品牌的时间不多了。 要么像大众那样all in电动化。
要么学丰田押注氢能源。
最危险的是左右摇摆的观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