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至15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在香港召开。来自全球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围绕“数智融合引领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展开探讨。在地球的另一边,美国特朗普政府挑起新一轮关税战,全球经济蒙上阴霾。面对挑战,亚太峰会坚持推动经济全球化,倡导科技普惠化的理念。作为大会支持机构,凤凰卫视以多维视角进行深度报道。国际电信联盟160年来首位中国籍秘书长——赵厚麟,在会场分享了对全球贸易动荡和通信发展的独到见解。



赵厚麟:应对贸易战冲击 中国需创新与政企协同应对

记者 杨韵仝:

感谢赵秘书长接受凤凰卫视的专访。在现有的关税格局背景下,全球的通信产业,科技产业会受到哪些剧烈的影响?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去应对关税壁垒带来的障碍?

国际电信联盟前秘书长 赵厚麟:

非常高兴能够接受你的采访,实际上我跟咱们凤凰卫视已经有很多年的合作,2000年第一次亚洲电信展,第二次2002年都跟凤凰卫视有一些集体采访,有些交流。从那时候开始,我们就有一些这方面的接触。

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国际都市,这次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选择在香港举办,我觉得非常适时,因为在整个国际贸易的大环境下,香港的独特地位是很重要的。

1997年,世界贸易组织就把通信行业纳入到服务行业中,世界贸易组织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希望能够消除贸易壁垒,贸易壁垒里其中很重要的叫做技术壁垒。国际电联作为联合国负责通信行业的主导机关,我们长期以来一直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的关于消除贸易壁垒的讨论和谈判。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希望大家能够使用国际标准,降低贸易壁垒,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很关注。

谈到目前的贸易战,已经打起来了。现在大小国家无一能够幸免。在这种情况下,通讯行业也免不了,因为通讯行业是全程全网互联互通的行业,每个国家的经济建设现在都离不开通讯行业,所以通讯业必然会受到影响。

那么中国通信企业,中国企业该如何应对呢?不外乎几个方面,一个就是创新。另外,国际贸易这方面,光靠企业单打独斗也不行,要跟政府一起合作。在国际贸易上,政府在保护企业自身利益方面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光靠企业本身是没办法完全应付的。



赵厚麟:AI将在6G时代发挥主导作用 引领技术融合发展

国际电信联盟(ITU)成立于1865年,是联合国体系中最为年长的国际组织,不仅是全球电信标准的制定者,还掌管着稀缺的无线电频谱和卫星轨道资源。2014年,赵厚麟当选国际电联秘书长。在随后八年任期中,赵厚麟积极推动5G、AI等新兴领域标准化进程。如今,随着人工智能(AI)深度融入全球网络架构,AI已成为国际电信联盟重点议程之一。



记者 杨韵仝:

除了贸易关税这样的风暴外,AI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您认为AI在未来的5G、6G时代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国际电信联盟前秘书长 赵厚麟:

它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发挥主导作用。如果说以前的5G、6G的技术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我们并没有把AI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因素,而是当作可能对我们产生影响的一些具体的技术参与。那么,今后的5G,特别是6G的发展,我们会把AI的功能注入到整个研发过程中。

这里面会影响很多,因为以前我们从系统上研究的时候,是系统一条路,终端研究的是终端那条路。那么现在因为AI的功能,它可以把这个系统的因素融合到终端里面去,那么终端提高了功能以后,也可能影响我们整个系统的设计,所以它会融合起来综合考虑的,AI会影响我们下一步发展的模式和下一步发展的应用前景。



记者 杨韵仝:

那您觉得中国在AI和通信融合上面有没有什么优势?

国际电信联盟前秘书长 赵厚麟:

中国的优势很明显,为什么很明显呢?因为现在的AI如果要能够发挥作用,离开5G是不行的。那么5G在全球最强的基础网络是在中国,没有任何其他的国家,没有任何其他的市场能够跟中国相比。那么,在中国的5G市场上所涉及到的数据,所产生的大的应用场景,没有任何其他的国家可以相比。我们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上我们现在非常强大的AI的研究力量,这些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和应用研究,在这方面我们中国的队伍很强。除了得天独厚的大市场以外,它不像国外的一些 AI专家,他要想搞一些研发,他的大数据没办法整理的像我们这个规模。所以中国在这方面有非常好的优势。

赵厚麟:中国通信企业对全球通信格局的贡献功不可没

作为国际电联首位中国籍秘书长,赵厚麟亲历了中国从2G时代艰难跟跑,到5G时代跻身主导者之一的蜕变。上世纪90年代,当中国通信市场向世界打开大门时,国内企业面临着技术壁垒、品牌认知度低等重重挑战。如今,全球38%的5G标准必要专利来自中国,中国企业以优质产品、全面服务打动海外用户,在新兴市场站稳了脚跟。



记者 杨韵仝:

中国科技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出海的过程中主要面临哪些挑战?或者说在品牌建设还有本地化方面应该做什么样的提升呢?

国际电信联盟前秘书长 赵厚麟:

国际市场上面,把咱们企业咱们品牌推出去这方面咱们确实走过了一段很长的路。我现在想来,1999年,中国和美国贸易谈判,入世谈判的时候,当时达成协议了。当天我正好在北京参加一个会议,后来在会场,有一些朋友给我递条子说谈成了,那么当时他们的想法是谈成了好像对咱们并不十分有利,等于说是把我们中国的通讯市场就拱手让给别人去了。当时我在会上不好说什么,出来以后我就跟朋友们讲,我说这个事情恐怕你还得要辩证地看。因为你的市场毕竟就是五分之一的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当然这个市场根据新的谈判达成的协议,我们要向国际市场开放,那么目前看来我们可能会吃点亏,但是你要从长远看,你不能老盯着你的“一亩三分地”,“一亩三分地”你光想守着,到最后也不一定能守得住的。那么如果搞好了的话,外面的五分之四将来是人家的市场,将来也会是我们的市场,因为是个大市场,我们可能还有机会到外面五分之四再去好好发展。

后来,我发现中兴、华为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之初,在外面做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也走了不少的弯路。因为咱们在外面没有经验,咱们的品牌当时名声还不是太响,各方面的因素加在一块,它们也是举步维艰的,但是它们勤勤恳恳的、一步一步的在外面扎扎实实地推动,后来还是把自己的牌子打出去了,因为什么呢?因为质量好,价钱公道。

1999年2月,我刚刚上任国际电联标准化局长的时候,非洲的一个朋友就来我办公室跟我讲,他说我们现在用了华为的设备,很好,价钱公道,他特别提到它们不但给我们提供设备,帮我们安装,帮我们维护,还教我们怎么维护。这点我作为工程师,我当年参加了对外谈判的时候,我也是深有体会的。我们当时引进了外国的设备,我们作为工程技术人员,我们非常希望能够掌握这些设备,可以维修这些设备,不要老是一旦出了问题,就换个板子,或者实际上外国人来修。

所以我当时也是听着很高兴,因为我是裁缝出身,我家里面祖祖辈辈都是裁缝。后来在外面干了一段时间以后,大家觉得我干得很好,我自己还是有点感觉给别人做嫁衣裳的,但是后来这个朋友来说了以后,我就觉得做嫁衣裳的那种感觉已经没有了,我们自己的设备已经被人家认可了。



记者 杨韵仝:

那我可否请您展望一下未来全球的通讯格局以及技术发展会呈现怎么样的一个趋势?

国际电信联盟前秘书长 赵厚麟:

通信格局现在大概总的来看,有人就说东升西降,这个话恐怕也不一定完全准确。它一段时期里面可能是东升西降,过一段时间可能是西升,东边又得去赶去了。所以整个将来的大的格局,我目前看起来,咱们中国的通讯企业应该在世界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我一直在强调一句话,现在世界通信格局能够形成今天的局面,咱们通信企业所作出的贡献功不可没。



当然将来以后会怎么样,我觉得中国通信企业会继续大踏步向前进,但是也不可能说中国通讯企业独霸天下,在这个世界市场上只此一家没有分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美国的企业也很强大,欧洲的企业也很强大,它们也会有它们自己的份额。在这方面,大家继续进行公平竞争,我们还是要把自己做好做强做大。这方面,中国的企业目前来看,比较偏重于在亚洲和发展中国家,将来也不排除就是能够进入发达国家,进入美国。美国的这些设备、服务将来也不可能完全从中国市场排除。



制片人:王志江

编导:那可

编辑:那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