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我来到广州增城的珠江钢琴总部参加股东大会,大家看看总部大楼的设计。
总部大楼与厂区之间以空中走廊相连,就连人行道都是“琴键”。
我问了一些问题。
1.请问如何看待教培政策和高考加分等政策对钢琴以及乐器行业的影响?我感觉双减最开始的时候是有利于公司的,减少学科教培,便能腾出更多时间培养音乐类兴趣,后来随着政策不断推出,艺术类考试收紧,对行业影响变得明显。如果政策放松会如何?目前国内钢琴行业景气度低,能否在出海方面寻找出路?
2.请问公司产品To B和To C的比例各占多少?
3.4月份,公司公告投资2亿设立广州珠江文之旅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谋求多元化。据2024年报,公司营收94.93%来自工业(乐器销售及售后服务),其他和文化服务(教育传媒和培训等)合计占比5.07%。是否意味着未来服务收入占比会提升?
4.请问如何看待品牌宣传?
5.之前子公司珠广传媒注销,传媒之路似乎也不好走,拍电视剧如果出现一个“劣迹演员”,搞不好整部作品要下架,文之旅公司具体会做些什么呢?
6.财报提到生产人员实行计件工资制,意味着大部分员工是劳务外包或非正式员工吗?
7.请问公司目前生产线饱和率多少?
公司表示,国内很多行业都有“买涨不买跌”的现象,目前部分家长呈观望心态,信心是关键。中国钢琴的普及率远比海外发达经济体低,中国人向来重视教育和培养,也舍得给女人和孩子花钱,相信需求会逐渐恢复。
在出海方面,一是在东南亚的市场开拓有一些突破,二是对俄罗斯、白俄罗斯的销售有所增长。印度人口数量庞大,市场潜力正在逐步显现,公司在印度有经销商。朝鲜今年一二月份的二手钢琴需求增长明显,推测未来一手琴需求也会增长。
公司积极推进内部资源整合。珠江钢琴精通于木材加工,在佛山大沥拥有全球最大的木材处理基地,在木材的识别、选材、干燥保存、切割和喷涂等方面有很大优势,能够保障木材质量的稳定和延长使用寿命。比如喷漆,公司的钢琴漆是行业标杆,为木材喷上独有的钢琴漆,也能增色不少。因此在乐器之外,制造方面的横向拓展选择了音箱和实木家具。
同时挖掘新赛道,盘活资源,空置的物业对外招租。钢琴是公司的立身之本,面对行业下行并没有躺平,集中资源研发和精细化管理,做好数码钢琴,把乐器做得更加智能化。文之旅未来的方向是围绕文化(旅游、生活)而非地产做功夫,争取在战略上实现“两翼齐飞”。
“其他和文化服务”收入占比将会提升是肯定的。
在品牌宣传方面,比起打广告,公司更愿意投入在比赛和学校。如果在钢琴比赛拿到奖学金,将会是毕生难忘的,甚至会潜移默化影响到下一代。公司总部近几天有代表着全国最高水准的钢琴比赛,欢迎去看一看、听一听。
To B和To C的比例最高时候五五开,现在是三比七到四比六之间(大头是C端)
公司以往非常专注,好处是深耕钢琴形成了竞争优势,坏处是过于依赖单一行业。
生产人员方面,珠江钢琴一直实行计件制,多劳多得。(我觉得固定成本相对低一些,缓和了营收下行对业绩的冲击)
生产线饱和率方面,如果是之前,可能会回答不饱和,但现在调整得差不多,流水生产线已经基本匹配。
(珠江钢琴旗下高端品牌恺撒堡)
清明上河图艺术钢琴,由来自全球的50多种珍贵木材打造而成,价值580万,全球只有2台。
珠江钢琴也会接高端定制业务,这台是建国70周年定制钢琴,曾在特殊的日子在天安门广场演奏,琴上有多名大师签名。
(飞马钢琴)
航拍图,12号楼将改造成能容纳2000人的科技大楼。
接下来远程参观生产线和展厅
部分细致的工作只能由人来做,机器替代不了。
展厅展示了公司和钢琴行业的历史,收藏着珍贵的古董钢琴,还有各式吉他和文创纪念品。
我最喜欢这个智能音箱,里面的水晶钢琴伴随响起的旋律而旋转,很精美。公司有将近70年历史和文化沉淀,用文创产品做联名和IP也是一个变现的办法。
楼梯间做成了咖啡厅,卖文创咖啡和雪糕,有效利用空间。
第二天,我离开增城,来到荔湾看珠江钢琴老厂区改造而成的创梦园。
入驻珠江钢琴创梦园的有展览馆和博物馆,有新东方这类教培机构和城市学院,也有中医馆、各种非遗和艺术文化类型的工作室。工作日上午,人流量不多,但不管租金多少,起码大部分物业都租了出去,很少空置。创梦园也会举办活动和比赛,推测长假的人流量会多起来。
中午在创梦园食堂打了个饭,22块钱,像不像校园食堂?
珠江钢琴在广州、北京、德国和波兰拥有生产基地。
珠江钢琴从2021年营收20.2亿到2024年营收下滑到6.77亿,只剩高峰期的三分之一。行业出现巨震,珠江钢琴2024年开始亏损,这无可厚非,公司应对的方式,看起来也比较合理和迅速。如果政策放松,需求可能会大幅反弹。
和红酒一样,钢琴是西洋传来的乐器,作为舶来品,部分消费者对国产品牌有着天然的不信任,但我亲眼看到中国企业生产制造水平的飞速提升,希望大家不要有偏见。同时也希望公司继续做好技术研发,巩固和提升质量,用实实在在的产品力说话,令消费者选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