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月7日,美联社发表了一篇报道,它说越南军队在其北部边境地区挫败了中国军队的三次进攻,打死打伤近500名中国军人。报道补充道,这是自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以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冲突。这篇报道引用的材料来自越南官方,那么这篇报道说的是事实吗?



咱们看看当年参战的老兵是如何讲述的,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爆发,在取得了最初的军事胜利后,中国军队与越军僵持在老山地区,中国的各大军区此后在长达十年的时间内先后赴老山轮战。兰州军区从1986年4月起开始从济南军区手中接管老山前线,这时双方的冲突主要是小规模的战斗,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两三个小时,但1987年1月7日的“1.7战斗”却是漫长的十个半小时,是兰州军区在老山前线打得时间最长最为惨烈的一场战斗。我军打完了汽车团拉了一个多月的炮弹,越军则向我80余名突击队员打出近30万发炮弹报复,致使我突击队员仅8人走下阵地。





据参战老兵回忆,战斗结束时,我军一个哨所前一块面包车大小的石头被越军密集的炮火炸得不见了。

1.7拔点战斗,目标是今天越南境内的167高地,它海拔一百六十七米,面积两万多平方米,正面看去是一块黄红土地,背面是一些显而易见的石林,地势低洼。越军汉阳、小青山等阵地如屏障般包围在四周,每一寸山体都在越军火力控制内,这是越军敏感度最高的防区。



1987年1月4日至5日,417团的工兵破障分队利用炮击和黑夜掩护,秘密开辟了通往167高地的两条安全通道。其中一号通道开辟在敌我阵地间的鞍部,整条道上杂草丛生,全长约九十五米左右,靠我方一侧要下一个七十多度的陡坡,中间则是一片无遮无拦的开阔地,靠敌一方则是一道近八十度的陡坡,翻越陡坡才能到达167高地。一号和二号洞,那里将是我潜伏分队的隐蔽点和出发点。



那拉战场,中越双方阵地犬牙交错,被称为“绞肉机”,越军167高地尤其是个钉子。为拔掉这个钉子,黑豹行动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潜伏,潜伏分队将直接摸入敌167高地的核心区域,潜伏的时间是二十四小时;第二阶段为拔点,战斗打响后,潜伏分队将在越军的腹中开花,引导和掩护突击分队全面攻占167高地;第三阶段为后撤,在三个阶段中潜伏阶段最为重要,是整个行动成功与否的关键。

1987年1月4日至5日,417团的工兵破障分队利用炮击和黑夜掩护,秘密开辟了通往167高地的两条安全通道。其中一号通道开辟在敌我阵地间的鞍部,整条道上杂草丛生,全长约九十五米左右,靠我方一侧要下一个七十多度的陡坡,中间则是一片无遮无拦的开阔地,靠敌一方则是一道近八十度的陡坡,翻越陡坡才能到达167高地。一号和二号洞,那里将是我潜伏分队的隐蔽点和出发点。

1987年1月6日凌晨四时三十分,由十二位敢死队员组成的潜伏分队出发了,副队长是马玉革,负责排雷开路的是417团工兵连严树军。就在潜伏队前行时,忽然枪炮大作,部队宣传干事史正德回忆,167高地顶峰敌机枪喷出一串火舌,子弹掀起的泥土打在他们的脸上,接着三发炮弹又在他们不远处爆炸。马玉革霎时心里紧张了起来,怀疑敌人发现了我们的行动企图,他急忙按倒正在排雷的严树军,命令身后的其他队员就地隐蔽。不久黑暗又趋于平静,那枪炮声只是越军为了壮胆而进行的盲目射击。

六点二十分,潜伏分队顺利到达敌人第一、二号洞口,没有发现敌人,但被惊动的几只老鼠一阵乱窜撞动了洞边的杂草,发出刺啦啦的声音,他们一阵紧张,心被提到了嗓子眼上。他们几个急忙紧贴石壁,闭住呼吸一动不动,做好最坏的打算,过了两分钟洞内又恢复了平静。

布置好警戒哨后,副队长马玉革打开联络电台按了七下开关,向指挥所发出了安全到达的信号。这时是早上六时五十四分,前沿指挥所里一片兴奋,但接下来潜伏队要做的,是在敌人眼皮底下潜伏二十四小时。一二号洞口离越军哨位仅七八米远,马玉革等十二人不能发出一点儿声响。我们无法想象在敌人眼皮底下,战士们是以怎样的勇敢和耐力,从一个黑夜坚持到另一个黑夜的,仅凭这一点他们就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1月7日凌晨2点,潜伏在越军洞口的突击队副队长马玉革最后一次向指挥所发回了“平安”的信号。突击队开始出发,突击队将在潜伏队掩护下担任主攻任务,战斗一旦打响他们的伤亡率将是最高的。突击队员宋飞这样回忆突击队组建时的情况,战士们都是自己写的血书,要求到什么地方,领导根据每个人的军事素质专业素质,以及平时训练情况再做具体分配。宋飞虽然在营部当通信兵,但作为四连出来的兵,他觉得这个第一突击队的任务非他莫属。从综合能力上来讲,他更是当仁不让,就这样宋飞名正言顺到了第一突击队。宋飞来自甘肃兰州市,他的母亲是一位老师,曾对宋飞说过这样一句话,“再残酷的战争都有英雄有幸存者,你要勇敢孩子”,上阵前宋飞反复回忆着这句话。

突击队员每人携带一支56式冲锋枪,足够的手榴弹、弹夹、炸药包,一个防毒面具,宋飞多带了一些,总重有七十多斤。

1月7日三点三十分,突击队在夜色中出发了,以一分钟一米的速度向前蠕动,前进的道路上怪石林立,每前进一步都要高度警惕,不能发出任何惊动敌人的声响,稍有不慎都会给整个战斗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锋利的岩石划破了队员们的手、脚和腿,但没有人吭过一声。六时整队长郭继额带领指挥组的宋飞、郑武军、付志宏秘密到达一号洞。

第一突击队有31个人,第二突击队有18个人,再加上配属的有五十多个人。宋飞负责通讯和保护队长,战时通讯兵就是部队的眼睛和耳朵,也是敌人的眼中钉,很容易受到攻击。一旦通讯被摧毁,战场指挥将会陷入混乱,进攻就会一盘散沙,因此直到进攻前5分钟宋飞才打开天线。

在突击队的后方,火力队、战勤队等其他配属部队也严阵以待。1.7战斗火力队主要是从二营的各连队抽调的,主要火器是82无后坐力炮,40火箭筒和重机枪,主要任务是摧毁敌人的火力点,为突击队冲击扫平障碍。

六时五十五分战斗即将打响,就在这时越军的两发炮弹落在了167高地上,炮弹距离宋飞很近。七点整黑豹行动开始了,日后史正德这样描述,七时整炸雷般的炮弹震醒了沉睡的山谷 映红了天际,怒吼着飞向敌阵,顿时敌人的阵地上一片火海。接下来埋伏在167的潜伏分队和突击队开始打洞,突击队员们个个如猛虎,迅速跃起扑向敌洞,把炸药包、爆破筒、手榴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塞入敌洞。七号洞的敌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突如其来的爆炸炸飞。严树军 韩永明堵住了敌人六号洞口,霍卫军 冯延河堵住了敌人八号洞口,黄勇 姜忠明 张跃进堵住了敌人九号洞口。此时宋飞跟付志宏打一个洞,付志宏扔进几颗手榴弹后,宋飞又扔进一个炸药包,直接把洞炸塌了。

几分钟后我突击队开始进攻主峰的时候,宋飞跟队长在左面,付志宏跟郑武军在右面,突然眼前一道亮光闪过,宋飞就失去了知觉。前方指挥所随即失去了突击队的通讯信号,达十五分钟。宋飞醒来后又迅速接通了信号,这时他得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几个战友牺牲了。尤其是战士郗文化的牺牲震惊了他,原来在六时五十分,我攻击敌二号、三号区的班组全部秘密到位,王全有带领郗文华 李秋平 董永安等几名队员已秘密摸到距敌167高地顶峰三号区五号洞,约十多米的大石头旁潜伏下来,等待进攻信号准备发起攻击。突然敌人的三发炮弹落在了队员郗文化的身上,据参战战士回忆,是我潜伏队员碰到了一块石头,石头滚落山坡发出声响惊动了越军,尽管越军没有发现异常,但随即发射了几发炮弹。

当时宋飞在一号区,而三号区的炮响震动了他,当即他就跑了过去。首先看到的是身受重伤的董永安,董永安此刻十分清楚,自己喊叫一声,都会给整个战斗带来失败,于是他艰难地从身上掏出了一块出发前准备防止咳嗽,堵嘴用的小手帕塞进了嘴里,可是手帕太小堵不住,他又用右手在身上摸索,寻找可以堵住嘴巴的东西,当他的手触到弹袋里的光荣弹时,心头一揪摸出了一枚,用手帕包好塞进了嘴里。看到董永安趴在地上,因为剧痛两个手都抓到土里头,宋飞当时就落泪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董永安都没有喊叫一声挪动一步。战后当他被抬下阵地勤洗遗体时,嘴里的急救包就是拿不出来,最后只好割裂嘴唇才拿出来。

与董永安同时阵亡的还有突击队员郗文化,越军的炮火直接命中了他,肚子被当场炸空,人已经没法抬只能拖,宋飞把他拖到了一块炸不到的地方。郗文化高大秀气老家是甘肃的,在部队里人缘极好是个喷火兵,平时喜爱看一些技术类方面的书籍,战士们对他评价很高很有威信,他也经常劝战士们,说咱们没文化要多学习,将来不管是打完仗还是当完兵回去安排工作,都会有帮助,要不然咱们就是一帮大老粗。为了提高自己,他在深圳大学报了个函授班,“1.7战斗”打完再有一年半他就能拿到深圳大学的毕业证。郗文化不仅有思想而且待人热情,当时他跟几个兰州籍的战士私下里拜了把子,他是老大。他对这些人特别照顾,不论是家里给他寄烟还是吃的,他都会分给大家,从来没有自己单独享用。几个人之所以要结拜,也是为了同仇敌忾杀敌报国,平时在生活上有个照顾,精神上能够彼此慰藉。

郗文华是家里的独子,父亲早亡母亲有病,上面有几个姐姐,按照部队规定郗文化不能参加战斗,但他不仅写了血书,还再三强烈要求,这才被批准参加最危险的第一突击队。战前郗文化曾跟几个要好的把兄弟说,不论咱们谁如果回不去了,其他人将来不管是有儿子或者女儿,一定要每年给伯伯给叔叔扫个墓,老父亲老母亲 活着的人要照顾一点,尽管大家都反对开这样的玩笑,都觉得不能说这样的丧气话,但心里又确实是这样想的。如今当战友们再次谈起这件事时,依旧几度哽咽,依旧不敢回想那令人痛心的一幕。头天晚上大家还在一起,第二天人就没了,战友们得知消息双腿就像被灌了铅,走路都迈不动步子。当战友们看到遗体,再回想到他生前的音容笑貌时,那一刻带给人的痛苦与震撼令人刻骨铭心。

看着一个个战士无法回应连长和指导员的呼喊,连长抱着这些已经无法辨认的,曾经的战士久久不愿放手时,在场的人再也抑制不住泪水。战后赵晓军把郗文化的骨灰送到了家里,牺牲的过程至今没敢对郗文化的姐姐和母亲说起。如今那场战斗早已结束,但战友们每年都到他的墓上祭拜,作为幸存者战友们是多么希望活着的是郗文化不是自己,这样他们就不用再饱受伤痛和思念的煎熬。

那场战争后,祖国迎来了几十年的和平,经济获得巨大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可当我们享受这份先烈们义无反顾争取来的和平幸福时,当兵的人在哪里?那些曾经用血肉之躯捍卫祖国尊严的英雄和他们的家人又在哪里?他们过得怎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