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儿子结婚第二年搬来城里帮他们带孙子的。那会儿孙子刚满月,儿媳身体还没恢复,儿子又天天上班忙得脚不沾地,我这当妈的,心一软,就来了。想着咱自己带过三个孩子,带个孙子不算啥,就当是回炉重修了。
刚搬来的时候儿媳还挺客气,饭桌上会夹菜给我,跟邻居介绍我时也说“这是我婆婆,特辛苦,专门从老家过来帮我们带娃。”我心里挺感动的,觉得这媳妇还不错,至少有礼貌。
我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做饭、洗衣、拖地,最主要的是带孩子。小婴儿一刻不闲,吃喝拉撒全得伺候着。儿子儿媳都上班,孩子一整天就跟着我。夜里娃哭了,我也是第一个爬起来哄的。他们俩回来倒是挺客气的,说“妈辛苦了”,可嘴上说得好听,实际啥事也不帮。饭点到了,饭得我做,菜得我炒,孩子得我哄,他们坐在沙发上一个刷手机一个看剧,悠哉得很。
我不是不愿干,带娃嘛,咱干了一辈子农活也不差这点力气。
可心里慢慢就开始不舒服。尤其是看到他们和儿媳的爸妈那头,一来就带东西,儿媳笑得那叫一个甜,陪着逛超市买衣服,一家人亲亲热热。我呢?在家抱着孙子热得满头汗,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儿子回来也就说一句:“她妈身体不好,妈你辛苦点吧。”我心想,我也不是铁打的啊!
最让我心寒的是去年十一长假那事儿。
那天吃完晚饭,儿子突然说:“妈,我们打算趁着国庆放假,带我岳父岳母出去玩几天,你在家帮忙照看孩子行吗?”
我当时一听,筷子都差点掉地上。我愣了一下,问:“你们一家都去?把我一个人留这儿带娃?”儿媳在旁边笑嘻嘻地说:“妈,您不是最会带孩子嘛,我们也就出去玩个五六天,带着老人放松放松,他们年纪也大了,没怎么出去过。”
我心里那叫一个堵。你岳父岳母年纪大?我今年都快六十了,天天从早忙到晚,你们就没想过我是不是也想出去透口气?我嘴上还没说啥,儿子就接着说:“放心妈,我买了您喜欢吃的牛奶和点心,冰箱里都放好了,您这几天就安心在家。”
说实话,我那一晚没睡好。孩子晚上闹腾,我抱着他在屋里走了一圈又一圈,耳边回荡的全是儿子他们说要去旅游的事儿。我也不是不让他们出去玩,可你带着亲家出去,留下我一个人在家看娃,说句不好听的,我就是个免费的保姆。
他们走的那天早上,我送到门口,儿媳还跟我说:“妈,家里就拜托您了啊,我们会给您带纪念品回来!”我点点头,嘴角勉强挤出点笑。可他们转身进电梯的那一刻,我眼泪差点没忍住。
五天时间,我几乎没坐过一口热板凳。孩子有点闹肚子,每顿都要煮小米粥,洗尿布、擦屁股、哄睡觉,一天二十四小时连轴转。有一次孩子哭得厉害,我实在累得不行,就靠着墙坐下喘口气,眼前一阵阵发黑。
我那时候突然想:我这是图个啥?他们在外头吃喝玩乐,我在家里抱着孩子连个像样的午觉都睡不上。
等他们回来,我连句“您辛苦了”都没听到。儿媳拎了两袋特产,一边掏东西一边说:“妈,我给您买了点牛肉干,您尝尝,听说挺补的。”我心里苦笑,这牛肉干再好吃,能补我这心寒的劲儿吗?
那天晚上我没说话,躺在床上想了一夜。我忽然意识到,从我进他们家门那天起,我就不是“亲人”了,而是他们生活里的“工具人”。白天照看孩子,晚上做饭洗衣,节假日还得给他们腾时间旅游。他们把我当成了理所当然的帮手,而我傻傻地以为这是“家人之间的互相扶持”。
第二天早上,我提着包走了。啥也没说,就写了张字条压在饭桌上:“我年纪大了,实在带不动了,回老家养养身子。”也没埋怨他们一句,因为我知道,说再多,他们也不会懂。
我坐上回村的大巴,车窗外风景一晃一晃的,我心里却出奇地平静。老家的日子虽然清苦,但我可以早晨晒太阳、下午打打牌,不用看人脸色,也不用半夜抱着娃走来走去。回家那晚,邻居李嫂来看我,我一边收拾小屋,一边说:“以后啊,谁要再劝我去城里带娃,我就跟她翻脸。”
说到底,亲情是相互的,你心疼他们,他们也得心疼你。带娃不是问题,可不能当成是义务,更不能把老人当“工具”。我不求多大的回报,但至少别让我心寒。
人老了,不图荣华富贵,但图一个心安理得。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日子,咱也该有自己的后半生。以后我就在这老屋里种菜、晒太阳,日子虽然清淡,可最起码,是我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