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的中国汽车市场配得上“日新月异”的评价。2023年的上海车展还把“拥抱新时代”作为口号,开始探索智能辅助驾驶的可能性。

那一年,蔚来推出第二代ES6、小鹏首秀G6、理想展示为纯电产品准备的4C充电桩,仰望则首次亮相,带来了U8和U9,合资品牌也进一步发力新能源市场,大众有ID.7、别克推出E5。

时隔737天之后,当我再度回到国展中心时,上海车展不仅经历了“展会主权之争”后的混乱,高合、哪吒、极越、大运、远航、合创、极星这些曾经的明星新秀都已经黯然离场,同时标致雪铁龙、雪佛兰、现代起亚、捷豹路虎、捷尼赛思、斯巴鲁、捷达参数图片)等海外老牌也集体缺席,加上玛莎拉蒂、兰博基尼、劳斯莱斯之类的超豪品牌同样不再参与,让今年的上海车展有了一丝复杂的底色。

而真正身临其中,我在上海看到了更多的纯粹。

海外媒体、海外经销商参与人数的暴增,让上海车展也有了曾经底特律、东京、法兰克福的万国来朝,对于智能驾驶辅助宣传的急刹车,也令得现场少了浮夸的口号,有更多贴地气的传播。


虽然媒体日不乏从黄牛手中高价买到入场券的粉圈达人,各家展台的员工直播也比两年前更热闹,上百场发布会接力的势头更让场馆轰鸣。但抛开这些喧嚣,少了流量掺杂其中、没有提前卖票的老少皆宜,让我确实有更多沉浸体验新车的机会。

在上海车展百余款号称新车的队列里,有5台首发车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01

雷克萨斯ES:得了一种叫“新能源”的病

等到两年后再回顾这届上海车展,全新一代雷克萨斯ES一定会出现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一方面,因为它是为数不多真正意义上全球首发、卖到全球的新车,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全新ES让人看不懂的设计。


我是等着发布会结束,第一时间赶到雷克萨斯展台。刚步入台阶看到双色涂装的ES,我还有些惊诧,这全新车型看起来和现款也差不多啊,差评!


但走到主舞台时,我才发现自己还是太轻浮了——插混、纯电两台压扁了的RZ就这么赤裸裸的摆在中央,油电同平台抬高了100mm车身,呈现出类似极星2的跨界体态,腾势Z9、岚图追光同款Z字型虾线生硬地拼凑出未来ES的销量走势,溜背车尾和贯穿尾灯组合蔚来ET7的造型,大屏和连屏的两种内饰都溢出浓烈的新能源味儿。


一句话:盖住车标,怕是没人能认出这是全新的雷克萨斯ES。

我只有两个想法:1、过去以讹传讹说ES是换壳凯美瑞,但现在来看全新ES观感还不如“电动凯美瑞”丰田bZ7,雷克萨斯干脆把开发工作交给广汽。2、现款ES销量是保住了,二手车还有升值空间,这个路虎发现4有经验。


02

马自达EZ-60:这次真成了

同样用了中控大屏方案,马自达EZ-60得到了更多掌声。相比于去年上市的EZ-6,这次马自达在EZ-60的设计上更用力,虽然有些浮夸的细节,但效果明显好于拉皮深蓝的糊弄,起码看起来更像是一台新时代的马自达了。


甚至EZ-60还是上海现场最有概念车元素的量产车,尤其镂空的机盖风道很有视觉效果,发光车标和LED灯带也有些新势力的风格,电子外后视镜造型同样时尚,取消仪表盘换上100英寸HUD更是违背祖训的决定。



EZ-60在车展首发后,马自达拿出了48小时预定破万的海报,但“订单爆了”能代表“交付爆了”吗?打出补贴后只要9.9万元旗号的EZ-6,今年第一季度共卖了2500台,说明中国消费者已经不接受为马自达品牌给出2万元溢价——日产N7已经给日本同行们做了示范,马自达如果不想EZ-60重蹈覆辙,增程版看齐深蓝S7给出14.99万起步的价格,纯电版门槛压到16万内,恐怕才是正途。


03

奔驰CLA L:肉都埋在饭里

在今年上海车展,奔驰最出圈的居然是纯电Vision V概念车,首尾夸张的O型元素给车圈段子手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俨然盖过了全新CLA L首秀的风头。


在奔驰展台第一次看到CLA L,我能理解它不够出彩的原因。这台车的视觉效果比我想象中小,虽然CLA L加长后的车身已经超过4.7米,2830mm轴距更是迈入中型轿车的标准,和现款C级标准轴距版本已经差不多大小,但它压低的车头配合轿跑化的线条,让我的观感并不比现在的CLA大太多,尤其后排空间在轿跑车的设计下,难以呈现出类似于C级增长轴距之后那样鲜明的优势。


但在设计细节上,无处不在的三叉星元素提升了CLA L的含金量,“大胶囊”的仪表屏同样具备高辨识度。整体来说,CLA L没有太激进的跳脱出我对一台奔驰轿车的想象,在这个前提下,它尽可能向全球年轻用户群体的喜好靠拢,而不是只迎合挑剔的中国消费者。



如果只看外表,CLA L只算是奔驰75分的作品,但扒出800V架构、2挡变速器、MB.DRIVE智能驾驶辅助等技术加持,才是它的完整体——一台能够以120km/h车速持续行驶572km的电动车,占领技术制高点之后,再加上三叉星徽的加持,还是相当值得期待的。

04

极氪9X:百万旗舰?恐怕吹大了

“9”这个数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至阳,还代表了极限和圆满,也难怪国内车企扎堆推出9字辈的旗舰产品。

极氪在上海首发的9X不一定是未来9系列里销量拔尖,但话题性却一定排在第一梯队。


极氪9X的出圈,离不开“杭州湾库里南”的传播,这也让“心有灵犀”成为外界对它外形设计衡量的唯一标准:起码我会觉得9X确实用暖气片式的大中网致敬了帕特农神庙,略显方正的体型也有大车的敦厚感,宽阔的D柱很有辨识度,甚至尺寸上超5.2米长度、2米车宽、1.8米出头的车高,配合3169mm轴距,与库里南相比,倒也不算越级碰瓷。


但如果以传统审美来看,极氪9X反直觉的细节又并未达成“百万级”期待中的水准。比如紧凑的车头和短促的L113,让它像是横置前驱燃油SUV,没有足够修长的从容体态,星环尾灯也过于追求新势力的创新,实际看起来少了“老钱风”的厚重感,与车头设计语言割裂。


更重要的是,极氪如果还想要销量,不可能把9X卖出百万级的价格,它的真实定价大概率会贴着009的价格区间,也就是45-50万左右,然后用四座光辉版把天花板抬高到80万上下。


我相信会有35岁以上群体,能接受用这样的预算选择极氪9X,但同样极氪也面临另一个问题:除了设计,9X还有什么压箱底的后手可以跟问界M9抢目标客户?毕竟手里紧一点的朋友,还可以买讲美德的领克900。

05

奥迪E5 Sportback:合资品牌一小步,豪华品牌一大步

在上海车展的合资品牌展台,想找到真正“合资”新车不难,日产N7、丰田bZ7、马自达EZ-60、大众ID.EVO都离不开中方的技术反哺。

豪华品牌的这一步却走得相对克制,雷克萨斯走火入魔,奔驰、宝马、凯迪拉克修炼内功,只有奥迪率先高调拥抱合作伙伴,面对国内市场拿出更开放的心态——当然,背靠吉利的沃尔沃也算一个?

在我们的观察中,奥迪的口碑最近其实是在上升通道。这里一半功劳要靠宝马的帮衬,另一半则是全新A5L、Q5L稳扎稳打的风格,对燃油车用户来说接受度更高。

而接受度可能不那么高的事情,就被交到上汽奥迪手里。没有四环车标、不需要恪守家族设计的限制,奥迪E概念车亮相时给我的感觉就是……很不奥迪。


但在上海,几乎是完美复刻了概念车的E5 Sportback却给我留下更好的观感,类似极氪001的猎装造型之下,它更好地契合了奥迪在瓦罐市场的深耕,凸出的轮拱向RS致敬,前后回环元素也有一些前瞻性,搭配20寸轮毂后至少是好看的状态,相较之下大连屏的内饰失去了奥迪全新油车的坚守,更趋于同质化。


更重要的是,上汽奥迪没有沿用PPE平台,而是在ADP平台重新出发,从底层就让中方主导电子电气系统、智能驾驶辅助、人机交互,并实现项目快速落地。

所以,尽管我不认为E5 Sportback可以因此而“卖爆了”,但至少说明,在新能源领域,即便是豪华品牌也要跟着中国人的步子,才能在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上找到出路。

当然,最终一切,还是要寄希望于价格。相信这款车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惊喜,尤其是当它在夜幕中穿越都市的时候,这样完全不同质化的设计,加上老牌豪华品牌恪守的造车原则,应该还是会给市场带来一股新鲜的气息。


如果以车型来说,今年上海车展还有很多值得一谈的新鲜话题。

比如乐道L90能坐人的前备箱、不到10万就有天地门的纳米06、助力新势力销冠的零跑B01、很正经的腾势Z......可以说,在海外车展陆续收缩规模甚至偃旗息鼓的情况下,上海车展即便有多家车企缺席、面向全球首发产品不多、为避开风头提前发布,但在这里,依然能看到引领新能源的风向标。


起码,对于走进国展的海外朋友来说,无异于一场盛大的洗礼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