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一座获此称号的城市。“天下文枢”、六朝烟水气、李白的凤凰台、吴敬梓的报恩寺、朱自清的桨声灯影……移步换景,每一处景致背后都潜藏着南京的文学气韵。六朝古都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也为戏剧创作者们提供了不竭的源泉。

霸屏社交平台的南京市越剧团“金陵三部曲”,正是诞生自南京绵延不绝的文学传统。年轻派的“金陵三部曲”以越剧为载体,将南京千年文脉浓缩于舞台之上。“文学+文脉+戏剧+IP”的创新融合,不仅让观众领略了越剧艺术的革新之美,更让南京“文学之都”的金字招牌愈发闪耀。


文化名人作主角

诗韵越剧演绎金陵故事

《乌衣巷》《凤凰台》《织造府》是“金陵三部曲”的作品名。这三个名字不仅是南京历史地标,还对应着“世界文学之都”的那些代言人。

“金陵三部曲”第一部《乌衣巷》再现“旧时王谢堂前燕”的魏晋风骨。该剧取材于南朝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讲述了书圣王羲之的两个儿子——王徽之、王献之兄弟的故事。当六朝古都的人文故事首次展现在越剧舞台上,该作品当即获得了诸多越剧戏迷的肯定和喜爱,一举斩获江苏省文华奖多项大奖,至今已演出40余场。

自《乌衣巷》始,南京市越剧团从南京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汲取源头活水,开启“诗韵越剧,金陵故事”的创作序列。


《凤凰台》是“金陵三部曲”第二部,突破了传统越剧舞台才子佳人题材的局限,以诗人李白“谁引诗情到九霄”的浪漫与诗意,彰显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的多彩。同时,主演李晓旭也因《凤凰台》中李白这一角色,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和上海“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

去年8月,“金陵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织造府》在南京首演。作品以“曹雪芹入书《红楼梦》”切入,从江宁织造府这样一个南京著名人文景点,同时也是《红楼梦》的起源地,来重新解读曹雪芹、解读《红楼梦》。


《织造府》首演即收获超九成上座率,主题系列节目在央视播出,主演获江苏卫视、浙江卫视、湖北卫视等春晚、跨年晚会的邀约,抖音词条热度破百万。今年4月,《织造府》还走出南京,完成了上海、北京两站演出。

与观众情感共振

创新表达唱响世界文学之都

为了追寻与观众的情感共振,“金陵三部曲”以年轻人的视角和当代价值观,对南京历史文化题材加以解构,依托中华传统美学,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戏曲艺术重构城市文化记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李白。“虽然关于李白的作品很多,但是应该没有人看过李白谈恋爱吧。”《凤凰台》的编剧罗周写了一部彻头彻尾的脑洞剧。原创团队通过一系列考据,在大唐兴衰成败的背景下,虚构了李白和玉真之间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从李白人生的意气风发演到看尽繁华,截取了其中重要的几个时期与南京的交集。

长干寺、朱雀桥、夫子庙……从故事到舞台,《凤凰台》中处处可见南京的痕迹。逼真精致的楼阁亭台特效,一轮朗朗秋月斜挂天幕,展现出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精致淡雅的气质。


《织造府》更是让曹雪芹重返金陵,再进“织造府”,来填补后人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意难平。“这是织造府,还是大观园?是少时旧梦,还是笔底春秋?”曹雪芹的踌躇迷茫作为一个重大戏剧悬念,引发观众强烈的观演兴趣。

当越剧遇上南京历史,迸发出的艺术火花令传统戏迷与年轻观众共同屏息。社交平台上,观众竞相分享自己的“观后感”。

“写得太好了,比我们自己写的人物心得还要美!”李晓旭在演出结束后,会去看观众的分享。在她看来,这不仅是对剧中故事的共鸣,更是感知和认同角色背后的历史和文化。


全国巡演进行时

南京1800年文脉很“有戏”

“金陵三部曲”创新融合“文学+文脉+戏剧+IP”,吸引更多人到南京来打卡剧中出现的地方。愿意为一部剧跑一座城,这便是“金陵三部曲”的魅力,让观众到南京进一步感受古都金陵悠远绵长的历史文脉。

作为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李晓旭还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南京自六朝以来绵延不绝的文学传统,是南京市越剧团未来继续创作的源泉。挖掘、继承、发扬南京地域文化,是每一位身处南京的文艺工作者血液中流淌的责任与使命。

“在未来的创作中,我们将继续讲好南京故事、江苏故事、中国故事,以越剧艺术抒写文都南京的万千气象。”李晓旭希望通过巡演,把讲述南京文化故事的作品带到更多的城市,让更多的观众感受“世界文学之都”南京1800年的文脉雅韵。

李晓旭告诉记者,8月份该剧将重回首演地南京保利剧院演出,9月将在西安上演,10月再度进京亮相北京大学,此外在深圳、广州等地的演出在积极洽谈中。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李鸣/文 刘畅/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