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2

2025年5月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

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工人运动历史和发展成就展上,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展开——珍贵史料、泛黄照片交织,勾勒出中国工人运动的壮阔征程。

有几封来自重庆的手写书信也将在此展出,这些承载着“工运”记忆的信件来自重庆綦江,它们将揭开革命烈士王奇岳在中国工人运动中的红色故事。


他是从綦江走出来的

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

在重庆綦江区永城镇中华村王良纪念馆里,有一间红色陈列厅,展厅里,一件件展品将时光拉回至1901年:当时,原綦江县隆盛乡石梁村柏杨湾的王家生了一个男孩,取名守谟,字奇岳。


公开资料显示,王奇岳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是重庆著名党史人物,工人运动先驱。1919年初,王奇岳考入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次年留学法国。在周恩来等影响下于1922年加入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4年在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成为中共党员。1928年夏回国,先后任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长、中共顺直省委秘书长。1931年夏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1933年初奉党中央指示到赣东北,1933年2月任中共闽浙赣省委秘书长。1935年5月牺牲于弋阳、横峰交界的磨盘山区。


本次即将在京展出的手写书信中,就揭开了王奇岳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时的故事。

在綦江王奇岳事迹陈列厅,上游新闻记者见到了手写信的复印件(原件存于档案馆),其中一封是1984年王奇岳大女儿王化春给黄杰写信询问父亲的情况,黄杰给王奇岳大女儿王化春的回信。信中写道,“1930年,我在上海中央军委做地下工作,因为盛莲同志的关系,见过王奇岳烈士。他当时在全国总工会任秘书长,和少奇同志在一起。”

公开资料显示,黄杰又名黄书莲,出生于湖北省江陵县郝穴镇一书香门第。1928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徐向前元帅的夫人。1929年黄杰乘江轮奔赴上海。她被分配在当时常驻上海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奔走于江苏、上海、香港、湖北等地。

“黄杰与王奇岳的夫人李盛莲是同乡,她们都出身于湖北江陵郝穴镇,且都在镇上女塾师谢史卿开办的学堂学习,这一史实在王奇岳的夫人李盛莲的《风雨八十年》可以见到。”深度参与了挖掘王奇岳事迹、原中共綦江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李忠朴说道。

据《记全国总工会秘书长王奇岳烈士》记载,1930年8月,王奇岳从天津到达上海,在中央机关工作,因为李盛莲与黄杰是同乡、同学,他乡相遇,分外亲热,因此,王奇岳、李盛莲在北京路居住期间,黄杰经常去他家玩,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多有帮助。

协助刘少奇从事工人运动

产生深厚友谊


另一封信件,则是刘少奇在王奇岳母亲王杨氏信上的签批。1951年9月28日,刘少奇在给王奇岳母亲王杨氏的来信中签批:“王奇岳确系党员与我在天津、上海工作过。后去苏区牺牲,刘少奇九月二十八日。”

据《记全国总工会秘书长王奇岳烈士》记载,1931年夏,王奇岳受命到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处工作。不久后的1931年秋,刘少奇从莫斯科回到上海。此时,正值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职工部,以加强对城市工人运动的领导。刘少奇被任命为中央职工部部长、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部部长。就这样,继天津一别,二人再次一起工作,王奇岳仍然是协助刘少奇工作,不同的是这次是从事工人运动。因为有天津共事的经验,两人工作无缝契合,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李忠朴说,在李盛莲的《回忆王奇岳烈士》中,也有提到这段故事,“1931年夏,在上海住北京路与刘少奇同志一起办公,刘少奇同志每天或隔一、二天就要到我们家来找王奇岳同志研究问题,他爱人何保珍我们也经常见面,他们的两个孩子比我们的两个稍大。”

《记全国总工会秘书长王奇岳烈士》中提到,王奇岳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协助刘少奇工作期间,从中作了大量的工作,默默地为工人运动能走上正确道路尽着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也与刘少奇产生了深厚的友谊。正因为此,解放后,李盛莲曾去信询问王奇岳的情况,中央办公厅予以了回复,李盛莲才知道王奇岳已经牺牲,并从四川省获得了王奇岳的烈士证书。


“挖掘王奇岳事迹就像拼图,我们去了武汉、上海、天津、江西上饶等城市,每次都能搜索到更多关键史料。”陈列厅内,李忠朴的目光掠过那些见证历史的实物,从泛黄的手写信到老皮箱,每一件的来历都如数家珍。

自2023年綦江再次启动王奇岳烈士寻访、红色文化研究保护等工作,寻找烈士遗物以丰富展陈内容,綦江区总工会成立了王奇岳烈士事迹、遗物寻访专班。李忠朴所在的小组,行程逾万公里,将零散史料编织成完整的革命图谱。

“真正参与挖掘王奇岳烈士事迹是在前年,到现在已经第三个年头,目前已完成了《记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王奇岳烈士》,去年还协助綦江区总工会创办了王奇岳事迹陈列厅。”李忠朴说。



如今,王奇岳事迹陈列厅已成为重庆红色教育新地标。“王奇岳烈士的事迹挖掘持续了30多年,前后多位党史专家都曾参与,但历史真相的追寻永无止境。”李忠朴眼中闪烁着期许,随着这些珍贵文物走进北京展览,更多人将通过王奇岳的革命足迹,读懂百年工运史中的精神密码。

记者:上游新闻 谭旭 綦江区融媒体中心 马卓 杜浩

摄影:綦江区融媒体中心 马卓 杜浩

设计:刘玲

剪辑:李贵兴

审核:蒋艳 周瑄 刘定伟

监制:阮鹏程

部分视频资料来源:工人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