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尘谷行知

圣人品质具备一种卓然不凡的“趋向性”,这样的特性促使他始终不离天道的运行规则,代表了人类世界金字塔的顶端智慧。

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

天是整个宇宙大环境,圣人的品性气质与之相近,所以能够自发自觉地向其靠拢、聚合;

贤人较圣人稍次一些,但某个地方如果能出现一个贤人,那也是此方山水历经好几世努力修来的福德恩慧,非常之难能可贵。

贤人与圣人之间有了相当的距离,再潜修一段路程,入圣指日可待。

我们普通大众算是士者,同时也是愚者,不可贪虚慕高,开口闭口便说要做圣人那样的事。

爬金字塔的时候,尚未迈开第一步,就想着一口气坐在塔尖头上面俯视世间的繁华纷扰景象。

殊不知,人活的就一口气而已,这口气一下子用完了上不来,一命呜呼,可就哀哉了。



圣人之心纯净如晶莹透亮的水,有非常强大的趋合力,所以能润万物而不自居,亲合度很高;

贤人的内心则像是糅进了些许杂质的水,虽不能完全折射出万物的原来本质,也可以明明白白地看清楚事物的整体运作流程,亲合能力一般;

愚人之心地则又像是污垢布满的水,万物的倒影没办法呈现出来,浑浑然不知所以,无从谈论亲合,表露出自私自利的特点,自我包裹,阴暗闭塞。

智者修道,但不急于得道。贤人仰慕圣人,但不仰慕天道,因为他们明白,一切总要讲顺序,讲次第的。

圣人是一个活脱脱的参照人物,对境起修,参照着他的品性去提高自己的层次,何患没有见道的那一天。



周敦颐在《通书》中写道:“圣,诚而已矣。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

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并不是因为他长了三头六臂,能够力挽狂澜,而是因为他拥有一颗能断金刚的精诚之心。这样的诚心是一切仁义礼智信(水火木金土)五常(五行)活动的根本和源头。

那么,这样一种极其精纯诚一的心灵又当如何修习培养才能获得呢?

《通书》提到:“大哉乾元,万物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

乾是乾天,元是元气。为遵守平台的审核制度,一些较生涩的东西我就不在这里具体阐述了,否则这篇文稿就通不过了。

其实只需要知道“至善”是怎样一回事,便也就八九不离十,离道不远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