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让异地落户像网购般轻松
到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数字卫士”
他用技术打破传统政务服务“壁垒”
让群众的笑脸成为最高褒奖!
今天
让我们走进全国先进工作者
天津市公安局政务服务总队
警务技术一级主管毛博文的故事
看科技与警务会碰撞出怎样火花
凌晨三点的天津市公安局大楼,窗外的霓虹在玻璃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键盘敲击声在空荡的办公室里回响。毛博文盯着屏幕上跳动的代码,揉了揉酸涩的眼睛,这是他连续加班的第七天,距离天津公安窗口服务系统上线只剩最后48小时。
“毛哥,流程又变了!”同事抱着笔记本电脑冲进来,额头上沁着汗珠。毛博文起身时,后腰传来尖锐的疼痛——那是长期伏案落下的病根。他深吸一口气,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滑动。
回想起刚调入市局机关的时候,毛博文望着墙上“科技强警”的标语,在心底默默立下誓言,要用警务科技让群众办事更便捷。那时人们还在为繁琐的办事流程、漫长的排队时间以及重复提交材料而苦恼,他却敏锐地捕捉到“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的时代需求。当团队会议上有人质疑线下窗口受理业务能和线上小程序互动融合的可行性时,他只是默默将20多页的调研报告钉在白板上,便签纸密密麻麻贴满了整个工位。
终于,到了天津公安窗口服务系统上线的日子。毛博文站在下瓦房派出所受理大厅的角落,紧张又期待地注视着周围。这时,一位异地落户的新天津人走进大厅,掏出手机,在小程序的引导下快速办理完业务,激动地握住工作人员的手连声道谢。那一刻,这些年熬的夜、受过的累,在群众的笑容面前都变得无比值得。
2021年的寒冬,毛博文开始攻关警务融合智能终端。没有先例可循,他就从最基础的架构开始搭建。无数次失败、无数个不眠之夜,当第一台工程样机“吐出”清晰的证件照片时,他兴奋地像个孩子,全然不顾脊椎传来的疼痛。如今,那台设备已成为24小时不打烊的“便民卫士”,在社区警务室里服务着千家万户。
2023年,市公安局“一窗通办”改革期间,毛博文的办公桌上总是堆满了厚厚的调研笔记。他白天泡在派出所窗口,了解群众需求;晚上回到办公室,对着电脑优化系统。从动态调整队列到跨端互动,每个细节都严丝合缝。连续100余天的联调测试里,他和工程师在机房熬红了眼,当第37版流程终于通过验证时,工程师拍着他肩膀,半开玩笑地说:“就你这较真劲儿,真能把代码都磨出包浆。”而当新增的大堂警官端成功分流群众,当“服务前指导”系统让办事效率提升60%,他知道,自己离“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每天清晨六点,毛博文的手机总会准时响起自定义的提示音。那是他为自己研发的小程序设置的监控闹钟。他说这声音就像晨钟,提醒着他肩负的责任。看着手机屏幕上平稳运行的数据曲线,他习惯性地摸了摸发皱的衬衫口袋——那里装着医生开的降压药,却总是忘记服用。
在这个数字时代,毛博文就像一位执着的织梦者,用代码编织温暖,用技术传递初心。那些深夜的灯火、酸痛的脊梁、布满血丝的眼睛,都化作了天津街头流动的便捷与安心。当夜幕再次降临,毛博文合上电脑,后腰的旧伤又开始隐隐作痛,这时,他看到市民在民生服务平台上的评价留言“现在办事就像网购一样方便”,心中瞬间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只要能让警务科技多一分温度、政务服务多一分便捷,他就会继续在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来源:市公安局政务服务总队
图片:宋杰
海报:丁建建
文字:樊晓慧
责编:宋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