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帕哈尔加姆镇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造成26人死亡。印度指责巴基斯坦支持的“跨境恐怖主义”是幕后黑手,并采取强硬措施,包括暂停《印度河用水条约》、切断巴方水源等。巴方坚决否认指控,并实施对等反制,如关闭对印领空、暂停贸易等。

4月29日,印度总理莫迪与军方高层闭门会议后,授权军队自主决定军事回应的“方式、目标和时间”。此举被视为对克什米尔事件的直接升级,赋予军方更大决策权,包括跨境打击和网络战选项。



印度军事准备方面:空军:12架“阵风”战机部署至旁遮普邦前沿基地,挂载射程150公里的“流星”空空导弹,可覆盖伊斯兰堡上空。陆军:T-90坦克车队向克什米尔实控线移动,陆军参谋长潘德亲临查谟指挥部督战。网络战:印度可能结合网络攻击瘫痪巴方指挥系统,此前已展示“网络闪电战”能力。

巴基斯坦反制措施:防御计划:启动“沙希姆”计划,边境LY-80防空导弹进入待命状态,首次公开“雷电-2”巡航导弹参数(射程覆盖孟买,末端速度4.2马赫)。经济施压:关闭印航班领空致印度航空业日损1.2亿美元,切断水源威胁拉贾斯坦邦600万亩农田。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分别致电印巴领导人,呼吁克制,但印度外长仅承诺“保持最大克制”,未接受调解,国务卿鲁比奥计划与两国外长通话,但时间安排在巴方预警的36小时窗口期后,被质疑调停诚意,中国外交部表态“反对单边军事行动”,未明确提及克什米尔问题,巴方则寻求中俄参与独立调查。

巴国防部长称“生存受威胁时将启用核武”,其130枚核弹头中45枚处于15分钟快速反应状态;印度“烈火-5”导弹部队亦进入待命,边境居民开始囤积物资,克什米尔地区恐面临人道主义灾难。



未来24-36小时为关键窗口期,印度或发动有限军事打击(如跨境空袭或特种作战),巴方誓言“坚决回击”若冲突升级,可能波及民用设施(如港口、电站),引发地区能源与供应链危机。

此次危机是印巴结构性矛盾的集中爆发,莫迪的军事授权将地区推向战争边缘。尽管国际社会呼吁克制,但双方战略误判风险极高。若冲突失控,不仅威胁南亚安全,更可能重塑全球地缘格局。后续发展需密切关注军事动态与大国外交斡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