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冲突不可挽回地朝着升级态势发展,而作为在中国家门口的两个核武大国,所有人都在担心冲突的不可控性,那么局势是否还有降温的可能性?
据观察者网报道,4月30日晚间,巴基斯坦一名部长塔拉尔表示“印方计划在24-36小时内对巴基斯坦采取军事行动”。至于军事行动所谓的目标与打击范围、层级暂时尚不明了,或许印军真有类似计划,但若被巴方提前获悉,也不会按原计划付之行动。
印巴军事实力的差距并非是一星半点,不过悬殊也不像以色列对战伊朗具备压倒性优势,就空战方面而言,巴方有充足的实力可以还手。
再者,常规战争打不过,巴基斯坦还有大量储备的核武器可随时用来捍卫领土与主权。在印度单方面决定断水之后,巴基斯坦铁道部长阿巴西就表示:“巴基斯坦的130枚核武器可不是摆设”!
尽管这一表态是在对外亮明底线,但也给众人提了个醒,那就是两个核大国之间的冲突不同于伊朗、以色列或者俄乌冲突、朝鲜半岛等问题,其严重程度超出人们想象。
况且,印巴两国对核武器的研究深入到哪一步还尚未可知,若控制不好具体变量或使用方法,将会导致核风险不断外溢。
就在双方一系列行动之后,印度总理莫迪作出两样特殊安排,第一是将权力完全下放给军队,由其自行决定对巴基斯坦的打击目标与时间;其二是调整前往莫斯科参加红场阅兵的行程安排,继续坐镇新德里,随时督战。
莫迪有意对外释放战争信号,是出于内外部的政治需要,而这无疑又是一场钢索上的政治游戏,莫迪又是否能一如既往地实现政治平衡呢?
不同于2016年与2019年的两次对印重大恐袭事件,本轮4月22日发生的恐袭是针对印度民众、游客的袭击行为,而前两次是针对印军。
此举严重打击了莫迪政府对民众安全保障的承诺效力,也让克什米尔地区再被推上风口浪尖,要是能咽下这口气,莫迪及其印人党支持率会创下历史新低,让本身就寻求政治盟友的执政党更加被动。
当然,莫迪也很清楚当前印度面临的主要矛盾并非是印巴之争,克什米尔地区只能当作转移矛盾焦点的方式,若投入过大战争成本,搞不好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全球供应链正在重组,莫迪的当务之急是尽快与特朗普政府达成多项协议,最好是能瓜分一些中国原有的蛋糕。若与周边核大国陷入到长期紧张的对峙状态,这对印度本身的营商环境也是重挫,所以即便印巴之间有争端,莫迪也会要求“速战速决”。
不容忽视的是,从印巴以及该地区的周边环境来看,恐怖主义的蔓延始终是心腹大患,而这种恶性斗争会让印巴两个地区大国始终埋下导火索。
每每上升到国家之间的冲突,最终也只能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对解决隐患始终是治标不治本的。
最后再来看一下中美俄三国对该问题的主要态度,并不意外的是宣布对恐怖主义的谴责以及不希望两国扩大争端,尽快斡旋停火。
这也从某种程度表明,各国都清楚地知晓印巴冲突的本质矛盾,并非朝夕可解,也知道印巴在这场冲突中巴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美俄各有各的烦心事,在印巴纷争之下,又没什么利益可捞,即便真打起来,也是天高皇帝远的事情。因此表态更像是例行公事,而中国则全然不一样,因此表态的频率与力度都较为出众。
不过,中国表现出的定力,进一步表明局势仍在可控范围内,因为在克什米尔地区还有中国所属地区,如果这里爆发大规模冲突甚至于核武器,那如同朝鲜半岛局势一般,肯定也会触及中方核心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