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在地底数十米的幽暗空间里,重达千吨的盾构机如同钢铁巨龙般穿山越海,将人类"凿穿天堑"的宏愿化为现实。而在这些"地下蛟龙"背后,有一群特殊的"设备医生"在默默守护。五一前夕,记者走进中铁四局城轨分公司,探访盾构副机长何源如何用工匠精神为大国重器"把脉问诊"。
何源,工程师、技师,连续两届中铁四局“先进生产(工作)者”、获得职业技能竞赛安徽省职业技能竞赛青年员工技能竞赛第二名、中国长三角地区职工盾构操作工技能竞赛第三名、《第二十届安徽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现任中铁四局集团城轨分公司盾构副机长,2018年工作至今作为隧道盾构设备的“保健医生”,深耕盾构领域6年,专攻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盾构设备运维与掘进管理精通土压平衡盾构、TBM、泥水盾构操作,擅长富水砂层、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等重难点地质施工。从盾构机修、电工、司机到主管、副机长,掌握设备“诊疗”全链条技能,确保设备高效运转,带领机组连续两年(2020-2021)获评“先进盾构机组”二等奖;以“预防式维护”理念降低设备故障率,保障项目超前完成掘进任务,获青岛地铁6号线“质量工匠”称号,在青岛地铁6号线复杂地层中优化掘进参数,个人技能考核获业主高度评价,实现零事故高效贯通。针对富水砂层渗漏风险,创新泥浆配比与同步注浆技术,有效控制地表沉降,形成可推广的施工案例十余篇;主导设备推进系统优化,编写《盾构机推进学习手册》及操作技巧指南,为行业培养技术人才提供标准化模板;总结施工案例、编写操作手册,助力盾构新人快速掌握核心技能。
他以“设备医生”的敏锐与严谨,保障盾构设备“健康运转”,攻克地质难题,赋能工程提质增效。从一线操作到技术管理,从实战攻坚到行业传帮带,始终践行“精于工、匠于心”的职业信仰,为地下工程安全高效建设保驾护航。(胡锐 张文恺 记者 刘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