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
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
其中
刘明、李圭昊
两位北仑杰出劳动者
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表彰
刘 明
立志成为中国“海缆医生”
刘明,中共党员,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高级技师。
20余年来,他始终脚踏实地地干、坚定不移地学、聚精会神地探索,练就了高超的技术,成为电缆行业技术服务领域内的璀璨“标杆”。
入职以来,刘明先后获得了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以及浙江工匠的殊荣。今年,他又荣获了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虽然身份和头衔很多,但是最令刘明感到骄傲的,是其中的“海缆医生”称号。
2000年4月,刘明成为了东方电缆一名普通的一线操作工人,同年12月应征入伍,2002年退伍后再次入职东方电缆。
“入伍的经历培养了我心怀家国的意识和追求卓越的精神,进入新世纪后,电缆的发展是国之大计,因此,我更想回到东方电缆抓住为国效力的机会。”刘明说道。
回归东方电缆后,刘明便心无旁骛地投身于海上电缆安装连接与紧急抢修任务中。
在理论方面,他撰写发表关于“海底电缆故障定位及分析”论文,其研究成果在行业内引起广泛关注。
在实践领域,他潜心研发了海底电缆绝缘修复材料,使其适用于不同海域环境等,为后续海底电缆维护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他的足迹遍布全国及海外各地,为建设命脉和万家灯火提供了高效支撑。20年来,刘明团队凭借高品质的技术服务在国际市场上赢得广泛的赞誉与口碑。
最让刘明难忘的,是他以“海缆医生”的身份出国“治疗”的经历。
2020年11月,位于南美洲圭亚那首都乔治敦的海缆被船锚勾中损坏,导致首都城市全面停电,圭那亚政府紧急向我国大使馆求助,并指定由东方电缆担任此次电缆修复工作,公司决定由刘明带领三名技术专家前往。
接到任务后的刘明立即出发,并经过4天4夜的长途跋涉后抵达目的地。经过努力,大家成功修复受损电缆,圆满完成任务,受到了圭方的诚挚感谢和高度肯定。
“在这次任务中,我不仅是‘海缆医生’,更是‘中国海缆医生’,这样的经历让我现在回想起来都有非常强烈的成就感。”刘明说道。
李圭昊
以青春之火点亮东方大港
李圭昊,1988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宁波舟山港北仑第一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资讯科技部经理、副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这些身份,都是他多年来扎根港口的见证。
2010年毕业后,李圭昊踏入宁波舟山港,从此与码头结下不解之缘。在他入职后的十余年里,公司正大力推进“智慧码头”建设和港口自动化改造。
作为青年工匠,他毅然投身于这一时代浪潮中,参与了调箱门机远程遥控系统研发、龙门吊用油用电自动切换系统研发、北斗卫星定位应用等项目。
经过多年的钻研和创新,李圭昊不仅交出了杰出的个人履历,还为港口的持续更新迭代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最令李圭昊骄傲的,是2020年的海铁全流程自动化创新项目。
“海铁联运是港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动化水平的提升直接关系到整个港口的运营效率,因此我们将海铁联运的自动化改造作为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李圭昊说。
面对海铁联运中龙门吊设备电控系统老化、作业效率低下等难题,他带领团队深入调研,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港口的经验,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了一套海铁龙门吊自动化改造方案。
改造过程中,从通讯方式选择到软硬件布局安装,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确保自动化改造顺利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重点解决了铁路车皮在港站的定位问题。”李圭昊说。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奋战,海铁龙门吊终于实现了自动化作业。 作业效率的大幅提升和人工成本的显著降低。
在改造初见成效后,李圭昊开始谋划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优化作业流程、提升港口整体运营效率。
他深知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因此在推进海铁全流程自动化创新项目的同一年,他牵头成立了“李圭昊工作室”。
这个工作室不仅是一个技术创新平台,更是一个汇聚智慧、激发潜能的人才摇篮。
在工作室里,李圭昊通过定期的技术培训、技术比武等活动,不断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同时,他还注重培养团队成员的协作精神和责任感,鼓励大家勇于担当、敢于创新。 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一批批青年才俊迅速成长,成为公司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为优秀的他们
来源丨记者 舒一展 曹一谦 邬知廷 通讯员 郑颖思 卢小洲
一审丨支倩君
二审丨沈焰焰
三审丨谢 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