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盗墓”的朋友都知道,这一行最晦气的遭遇,不是诡异的鬼吹灯传说,不是墓穴中难缠的 “粽子”,更不是影视剧中腐而不化的僵尸,而是碰上 “黄肠题凑”。

这短短四字,代表着墓中至高规格的挑战,令无数盗墓贼望而却步,也因此守护了众多珍贵文物。

那么,究竟何为 “黄肠题凑”?为何它会让盗墓者痛恨,却被古人尊崇,甚至被誉为 “坟墓下的原始森林”,成为国宝的天然屏障?



黄肠题凑是什么?

所谓的黄肠题凑,其实是由三个词“黄肠”,“题”和“凑”所组成的复合词。

“黄肠” 指去皮后的柏木心材,因呈淡黄色得名,柏木在古代被视为兼具辟邪、防腐功效的特殊木材,多用于重要建筑与礼仪场合;“题” 指木材端头,“凑” 意为堆叠聚合。“题凑” 即以柏木枋端头向内,层层平铺叠垒,构成封闭椁室结构。

在古代,“黄肠题凑”主要用于达官显贵的下葬,属于古代墓葬中最高等级的葬具形式。它不仅体现了当时精湛的建筑工艺,更是墓主人尊贵身份与至高地位的象征。


(黄肠题凑复原图)

就比如,北京大葆台西汉墓。该墓一般认为是西汉广阳顷王刘建及其王后的合葬墓,他是汉武帝刘彻的孙辈,在位期间享受着诸侯王的尊荣。

仅从挖掘出来的文物细节来看,似乎也印证了这种猜测。

一号墓的“黄肠题凑”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5.7米,南北宽10.8米,高3米,由15880根柏木枋堆垒而成,可以说,一个墓的树木用料,赶得上一个森林了。

这些柏木枋层层相叠,结构紧密,以木枋端头朝内的方式搭建,形成封闭的椁室空间。


(一号墓遗址)

再比如,汉广陵王墓,该墓的墓主身份为西汉广陵厉王刘胥,他是汉武帝刘彻第四子,在位长达64年。

虽因骄奢淫逸、妄图篡位等行为最终自缢而死,但因为生前地位尊崇,死后墓葬规格极高。

该墓“黄肠题凑”由多达万块木堆叠而成,不仅总用木量约545立方米,而且结构极为独特,在四壁及顶部均使用木头搭建,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且坚固的空间,且在题凑木之间采用特殊结构连接,整个结构更加稳固。



还有河北定县八角廊汉墓,墓主身份为中山怀王刘修,因中山王国的特殊地位,其墓葬采用了“黄肠题凑”葬制。

据传,该墓葬的“黄肠题凑”用黄肠木同样在万块以上,,并且结构十分严谨,在椁室四周形成了一道坚固的屏障,体现了汉代墓葬制度中对墓主死后世界的精心规划。

所以,仅从这点来看,前文提到的“黄肠题凑”用于达官贵人的说法,其实还是相对保守和窄化了,其实真正能够享用它的,几乎无一例外,全部都是诸侯王中的大人物,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狠角


(黄肠题凑图)

盗墓贼为什么怕?

考虑到诸侯王死后,大部分都会安排数以万计的珍宝古董作为陪葬品,那么为什么又有盗墓贼见“黄肠题凑”不详,宁可遭遇鬼吹灯的说法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鬼,鬼吹灯一说,只不过是盗墓界的都市传说而已,但“黄肠题凑”给盗墓制造的难度,却是货真价实的存在。


(黄肠题凑图)

首先,“黄肠题凑”的结构复杂难破解。

前文已经提及,采用“黄肠题凑”的墓穴,一个墓用的木料,相当于一个森林,而且这些木材并非简单的堆砌,而是由大量木材多层嵌套、紧密排列而成,整体结构非常稳固。

即使受到外力的冲击,也不容易松动或倒塌。这也就意味着,盗墓贼想要进入核心区域,必须逐层拆除这些木材。



但由于“黄肠题凑”一般采用柏木等质地坚硬、耐腐蚀的木材,柏木密度大、强度高,普通的盗墓工具很难对其造成破坏。

盗墓贼若想强行拆除“黄肠题凑”,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过程繁琐且极耗精力。

且在拆除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发出巨大的声响,容易暴露自己的行踪,还可能导致结构坍塌将自己掩埋。


(柏木质地较为结实)

1986年,有一伙窃贼妄图盗窃采用“黄肠题凑”葬制的某古墓,他们切割机、洛阳铲、炸药雷管用了个遍,在“辛勤工作”了三天三夜后,始终未能得逞,最终还被巡逻的工作人员抓获,反而丢了性命。

而且这还只是其中一个麻烦,更多的“黄肠题凑”墓穴,配备的麻烦设施,更是让人望而生畏。

一般来说,“黄肠题凑”墓葬通常有厚重的封土层覆盖。封土层经过夯实处理,质地坚硬,能够有效地保护墓葬不受外界的破坏。

盗墓贼需要先挖掘厚厚的封土层,才能接触到“黄肠题凑”,可想而知是十分困难。



同时,墓葬内部通常设置回廊、便房等复杂空间,形成迷宫般的布局。

盗墓贼在黑暗中很难分辨方向,容易迷失其中,无法快速找到主墓室和随葬品的位置。



而且部分“黄肠题凑”墓葬还会在周围填充大量的流沙。当盗墓贼挖掘墓道时,流沙会迅速涌入,将他们掩埋。

即使这些盗墓贼躲过了这些,但由于流沙具有流动性,很难被彻底清除,而且会不断填补盗墓贼挖掘的空洞,盗墓工作到了这一步,基本就只可以宣告结束。



再加上古人为了防止墓葬被盗,还经常在“黄肠题凑”中设置了各种触发式暗器,一旦稍有不慎,盗墓贼们就将命丧黄泉。

所以,尽管“黄肠题凑”的墓穴中,大部分都有着价值连城的古董,但盗墓贼基本都只能望着触手可及的财富无可奈何。

仅从这一点来看,“黄肠题凑”无疑是古人防止摸金校尉觊觎,将财富留给后世的智慧结晶。

参考资料: 1、北京日报《海报|揭秘 “黄肠题凑”发现始末!流传千年神秘葬制惊现北京》 2、北京日报《50年前北京惊现流传千年神秘葬制!大葆台西汉墓“黄肠题凑”轰动全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