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庭还一手发掘出陈家沟“四大金刚”,将太极拳推向全国。
全文3818字,阅读约需10分钟
新京报记者 孙海光 编辑 张磊 校对 杨利
“他是一位武术老人,他有永远青春的武魂,中原武术、中国武术在他的带领下,在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浴火涅槃,萌发出了新的勃勃生机。他,指引中国武术打开新篇章、走上新征程。”在2019年4月举行的“河南武术改革开放40年杰出贡献人物”颁奖仪式上,组委会为张耀庭写下了这样的颁奖词。
1978年担任河南登封县委常务副书记时,张耀庭拍板做了一件大事——参与、支持拍摄电影《少林寺》。这部影片让少林寺蜚声海内外,国内也掀起一股习武热潮。2022年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张耀庭曾笑着说,自己是这部电影的功臣。(2022年报道详见《 》)
出任河南省体委主任期间,张耀庭又一手发掘出陈家沟“四大金刚”,顶着压力将他们调入省体工大队,由此将太极拳推向全国。2020年底,太极拳申遗成功,走向世界。
2025年4月29日凌晨3时,为中国武术振兴操劳一生的张耀庭在京去世。他的传记《武动人生》原定5月15日举行首发式,这一天也是他90岁生日。
▲ 张耀庭是电影《少林寺》幕后重要推动者。受访者供图
━━━━━
《少林寺》火遍全国,他是背后重要推动者
1982年,电影《少林寺》在全国各大城市公映,一年后热度传到了农村。“天下功夫出少林”,看完电影的乔红亮决定从老家焦作孟州前去登封少林寺学武,希望能像片中人物觉远那样有一身好功夫,那一年他只有10岁。
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如今担任郑州歌舞剧院武术指导的乔红亮对那段习武岁月记忆犹新,“当时到了登封后,环境非常简陋,但满大街都能感受到习武的热潮。”
后来,乔红亮成为少林寺武术馆和武僧团第一批队员,多次赴海外进行表演、教学。也是在少林寺的那段时间,乔红亮第一次见到了时任河南省体委主任的张耀庭。在别人的讲述中,乔红亮才知道这个人与自己的命运或多或少联系在一起。那部家喻户晓的电影《少林寺》,张耀庭是一个幕后关键人物。
1956年,20岁的张耀庭考入郑州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工作,历任助教、干事、武装保卫部副部长等职。1978年,张耀庭调任登封县委常务副书记,主持全面工作。
主政登封期间,张耀庭决定重修少林寺,给寺里僧侣发放生活费,修山门、打水井,并主持修建了少林寺通往外界的第一条公路。2022年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张耀庭称无论少林寺的重修,还是少林寺的推广,自己都是一个积极分子。
至于《少林寺》的拍摄,张耀庭更是直言,“不客气地说,这个电影呀,我是功臣,是当时名副其实的顾问。”张耀庭介绍,当时中央全力支持香港电影公司来内地拍一部好的武侠片。时任国务院侨办主任、港办主任的廖承志专门写信,请他协助《少林寺》的拍摄。
按照廖承志的指示,张耀庭全力支持《少林寺》拍摄工作,要人出人,要钱出钱。电影中部分出演人员也是他找来的,为了拍摄,大家都剃了光头。拍摄《少林寺》,张耀庭最初的想法是把少林寺推广出去,没想到影响了一代年轻人。
▲ 张耀庭为日本少林拳法联盟题字。受访者供图
近几年因为一些武术界活动,乔红亮时常能见到张耀庭,在他印象中老爷子非常和蔼,一点架子都没有。“到今天为止,一直觉得我一个农村孩子能改变命运,都是因为武术。”乔红亮称张耀庭对河南武术和中国武术的发展功不可没,自己也是受益者,“(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练武的这些人,不管有没有见过张主席,对他都是非常敬仰。”
一同受益于那股武术热潮的还有少林弟子耿军,他在1988年创办孟州少林武术院时,曾随有“少林书王”之称的大师兄王长青(法名释德虔)去拜访过张耀庭,“老先生跟我说办学校是好事情,传统武术要弘扬下去。”作为传统武术传承人,耿军切身体会到张耀庭对他们这些晚辈的关心。后来,张耀庭还曾两次去孟州少林武术院考察座谈,勉励小学员习武先习德。
━━━━━
把“两拳”推向全国,发掘太极拳“四大金刚”
出任河南省体委主任后,张耀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把少林拳、太极拳这“两拳”打出来,推广到全国,甚至全世界。“很多人都觉得我胆子太大了,但我坚信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把这些事情做好了利国利民。”张耀庭说。
为了这件事,张耀庭多次找到河南省领导,领导们都很支持他。为了让“两拳”走向全国,张耀庭组建了一个核心团队,精心挑选了6名少林拳师和4名太极拳师,并把他们调到省体工大队。“计划是我提的,最终是省政府批准的。这件事如今看起来很平常,但当时要把十个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是件大事。”张耀庭坦言,作出这个决定顶着很大压力。
太极拳2020年底申遗成功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师、中国艺术研究院非遗保护方向博士孟俊峰曾多次采访张耀庭。采访中,张耀庭称“两拳”是河南体育非常重要的一张牌,他得特别关照这几个典型人物,让他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挥更好作用,有压力也得扛着。
张耀庭发掘的这4名太极拳师均来自河南温县陈家沟,分别是陈正雷、陈小旺、王西安和朱天才,也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陈家沟“四大金刚”。张耀庭此举不仅是给“四大金刚”找了一份稳定工作,更是把他们作为推广、发展太极拳的主力军来培养。在太极拳传承过程中,“四大金刚”及其后人至今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 张耀庭与陈家沟“四大金刚”王西安(左一)、陈小旺(左二)、陈正雷(右二)、朱天才(右一)。受访者供图
陈式太极拳第12代嫡宗传人、河南省太极拳协会主席陈斌,是“四大金刚”之一陈正雷的儿子,如今已从父辈手中接过弘扬太极拳的大旗,“张耀庭先生是发掘出我们陈家沟四大代表性传承人的伯乐,对中国武术走向世界作出了很大贡献。”
几十年来,张耀庭和这几名陈式太极拳名家保持着密切联系。“这几位师傅,出于对陈式太极拳诚心诚意的热爱,在推广方面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他们走到哪里都受人欢迎。”张耀庭表示,太极拳在中国历史上已深入民心,民间也一直在坚持传承,这些拳师发挥了重要作用。
耿军记得,张耀庭在一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上提出,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要两条腿走路,两者都很重要。他强调,竞技武术是在与国际接轨,传统武术则是中国武术的根,没有根就不可能走得远。当时关于到底走竞技武术还是传统武术这条路,业内有过分歧,张耀庭的这番话稳住了中国武术发展的局面 。
“实践证明,现在全世界演练中国武术绝大多数还是传统武术。”耿军说,张耀庭虽不是习武出身,但对武术有着独到的见解。
━━━━━
为武术入奥奔走,未能等到传记出版
张耀庭在河南工作期间,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他敏锐地把握住了振兴少林寺和太极拳的机会。《少林与太极》杂志社原总编辑赵国华,1984年起在河南体委跟着张耀庭工作多年。“老先生一米八几的个头,不怒自威,非常有气场,振臂一呼就能把大家召集起来。”在赵国华眼中,张耀庭思维敏捷,敢想敢干,执行力特别强,是中国武术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1991年,张耀庭接到前往北京工作的调令,时任原国家体委主任的伍绍祖希望他能振兴中国武术。正在省体委任上大展拳脚的张耀庭起初并不想进京,河南省委组织部也没有放行。
当时主管全国体育文卫工作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在调令上写了一句批示:“望河南省委从大局出发,支持国家体委,同意张耀庭同志到北京工作。”就这样,张耀庭从郑州来到北京,出任中国武术协会主席、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武术研究院院长。
2019年当选“河南武术改革开放40年杰出贡献人物”时,张耀庭在颁奖仪式上说,“少林”和“太极”是河南武术界最知名的两张名片,自己能够走上武术界领导岗位,是因为河南武术界新老工作者对他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谢谢你们,说来说去,就是咱们河南人民把我推到了全国。”
▲ 2019年,河南省委原书记徐光春为张耀庭颁发纪念奖杯。受访者供图
除担任中国武协主席,张耀庭还有一个身份是国际武术联合会秘书长,经常带队外出交流、比赛,目的只有一个:把中国武术推向全世界。那段时间,国际武联会员协会由37个激增至72个,武术在海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如今,国际武联大家庭已拥有160个会员协会。
1994年,国际奥委会在汉城(首尔)召开会议期间,应邀出席的张耀庭与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有过一次深谈。张耀庭表达了武术渴望加入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愿望,萨马兰奇也表态支持。
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武术入奥一事被搁置了下来,张耀庭并没有沮丧。“如果允许武术进入奥运会,那等于给中国又增加了几块金牌,有的国家就很不高兴。”他说还要继续申请,入奥自然更好,不进也没什么大不了,不影响武术在全球的传播。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经国际奥委会特批的“北京2008武术比赛”在奥体中心举行。尽管未能成为奥运会表演项目,此举仍对武术国际化传播起到推动作用。今年即将举行的达喀尔青奥会,武术也将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5月15日,原本是张耀庭90岁生日,赵国华为此准备了一份生日礼物。这两年,他一直忙于张耀庭传记《武动人生》的内容整理、编辑工作,如今这本书已编辑完毕,即将付印。前几天,张耀庭还打电话询问书籍出版情况。“原本打算在老先生九十大寿时给他一个惊喜。我现在特别愧疚,觉得对不起老先生,没能让他看到这本书。”赵国华说。
值班编辑 李加减
星标“新京报”
及时接收最新最热的推文
点击“在看”,分享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