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瑰宝,其精髓在于“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拳论与拳谚均强调了走步在太极拳运动中的基础和先导作用。步法动,全身才能动;步不动,其他动作无从谈起。因此,习练好太极走步,是提升太极拳技艺的关键。要习练好太极走步,除了加强基本功锻炼,提高腿部力量外,还需特别注意以下八个要领。


一、起落要轻灵

这是步法的核心功夫。太极拳讲究“迈步如猫行”,要求步伐轻起轻落、点起点落、缓起缓落,既要柔和敏捷,又要无声无息。

同时,思想要高度集中,谨慎小心,如同“迈步如临渊”,随时可以收回、迈出。这种轻灵的步法,不仅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还能促进气血的正常运行。

二、落脚的方位要准确

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其特定的方位要求,这是检验拳式是否规范的一个重要方面。太极拳的方位以“四正四隅”为基础,即东、西、南、北四个正方向,以及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斜方向。

在行拳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这些方位要求落脚,不可偏离。否则,就会造成“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错误。


三、提脚的高度要适中

太极拳的步法转换要求摆胯的高度保持一致,不能过高过低、忽高忽低。一般来说,进步时脚跟应贴近地面,退步时脚尖先行,然后逐渐平稳过渡到全脚踏实。

四、两脚间保持一定的横向距

间距的宽窄,应以便于身体重心转换为原则。这个距离应根据个人的身体条件和拳式要求来调整,一般以虚步10~30厘米,弓步20~30厘米(野马分鬃同肩宽),马步约为本人2~3脚长为宜。


五、步幅大小也要恰当

步幅过大,进退摆放不能随机应变,容易被动失势;步幅过小,则不利于塌腰、落胯、内气下沉和重心稳定。

因此,脚步大小应以脚步舒展、重心稳固、转动灵活为宜。习练者应结合个人情况,在实践中不断体悟、摸索,总结经验。

六 、两脚要虚实分明

太极拳讲究“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在行拳过程中,两脚要始终保持一虚一实、一实一虚的转换。

这种虚实分明的步法,不仅有助于身体的灵活多变,还能增强太极拳的攻防能力。


七、脚的运行路线要清晰,走出弧形

太极拳以演练者的脊柱为轴心,手上有圆,脚下有圆,进是圆,退是圆。因此,不论进步或退步,两脚都应根据“先收后开”的轨迹运行,走出弧形路线。

八、脚步要稳固

这是步型的核心,也是实现各种技法的保证。只有根基扎实,身体平衡,上肢、躯干才能灵活多变。这就要求习练者注意开胯圆裆、两腿对撑、扩大底面;身体重心的转换只能随步的变换而移动;换步前必须先换重心;支撑脚必须五趾抓地、全脚踏实。

太极拳的根基在脚,“先有好脚,才有好拳”。习练者只有充分认识脚在太极拳运动中的重要地位,经常注意桩功、行步锻炼,打好步型、步法基础,加强腿部支撑力和柔韧性,才能提高拳技水平。

来源网络,转载旨在分享,侵权联系处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