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桂贤的人生经历同陈永贵一样,后世再也没有人能够复制,我们纪念吴桂贤,应该着重于纪念和宣传她的工匠精神和人格魅力,而不是她的“成功模式”,更不应该借她“平民总理”的身份来炒作。
吴桂贤1938年出生于河南巩县,家里一贫如洗,姐弟9人只有一个姐姐上过几天学。1942年河南大旱,家里颗粒无收,一家人逃难到陕西,落脚在宝鸡。13岁之前的吴桂贤大字不识一个,每天都要挖野菜或捡煤渣帮助父母维持生计,尝尽了生活的艰辛。
1951年,新中国着力于发展工业,需要从农民中吸收大批工人,吴桂贤正是抓住了这一机会,参加了刚成立的西北国棉一厂的招工。
当时招工没啥硬条件,有无文化均可,但年龄还是有限制的,必须年满16周岁。不过那时候没有身份证和户口本,年龄全靠自己报,对于看起来过于瘦小的,会量一下身高称一下体重。
吴桂贤年龄本来就小,加上家里穷导致长期营养不良,所以显得特别瘦小,招工人员以不满16岁而拒收。但吴桂贤一口咬定自己已满16岁,还偷偷在身上藏了些小石头,称重时刚好符合体重标准,顺利进入了国棉一厂,成了一名挡车工。
角色的转换对于吴桂贤来说充满着巨大的挑战,年龄小、不识字、完全陌生的机器,虽然有人传授技术,但大字不识一个的吴桂贤学起来比任何人都吃力。
好在吴桂贤从小吃尽了生活的苦,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难,做一名合格的工人,她相信别人可以做到自己也能做到。
小小的吴桂贤懂得一个道理,当你不够别人优秀时,就要用勤奋努力来弥补。在工厂里,吴桂贤比任何人都吃得苦,勤能补拙在她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证,不久后,吴桂贤便熟练掌握了操作技术,得到了领导的认可。
吴桂贤深知知识的重要性,他参加了工厂的文化培训班,上培训班时同做工一样刻苦努力,她抓住一切闲余时间学习,文化水平同职业技能同步迅速提高,很快成为了一名优秀工人。1958年,积极向上、又红又专的吴桂贤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鉴于吴桂贤的优异表现,厂领导将她调到当时已经大名鼎鼎的赵梦桃所在的小组,出任赵梦桃所在小组的党小组长。
吴桂贤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后,虚心向赵梦桃学习业务,相互切磋纺织技术,共同攻关技术难关,两人惺惺相惜渐渐成了好朋友。在工作中,吴桂贤总是抢着干最脏最累的活,每天都精神饱满,浑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劲似的。
可惜好景不长,不久后赵梦桃突发癌症,并于1963年6月23日去世。还在赵梦桃重病期间,为了弘扬她的精神,激励全厂工人,陕西省委正式以她的名字将其所在纺织生产班组命名为“赵梦桃小组”,由吴桂贤全权负赵梦桃小组的一切事务。
赵梦桃去世后,吴桂贤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带领大家做出更好的成绩,绝不能给好友赵梦桃丢脸。
从此以后,吴桂贤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她每天比别人提前一个小时到车间检查设备,下班后独自留在车间收尾归类。因此,赵梦桃小组在上班期内,从来没有因为这些工作而耽误生产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吴桂贤的带领下,赵梦桃小组创下了“万锭无断头”的全国纪录,其带领的“赵梦桃小组”将接线效率提升50%。因为业绩突出,吴桂贤连续多年获评先进工作者,1965年更成为全国纺织系统先进典型,曾先后两次被邀请到北京成为国庆观礼嘉宾。
不久后,吴桂贤被推举为西北国棉一厂的副厂长。在此期间,组织上为了提高她的文化知识,安排她到西北大学学习。吴桂贤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一个此前从没有进过学堂的女孩子,三年后居然以优异的成绩从西北大学毕业,一时成为佳话。
1968年起,吴桂贤陆续担任西北国棉一厂革命委员会委员、主任,咸阳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陕西省革委会委员、常委等职。
在那个特殊年代,吴桂贤虽然身为革委会主任,但她仍然重视生产,努力维持工厂的正常运作。面对同事的反对以及上级领导的批评,吴桂贤毫不退缩,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革命和生产没有冲突,不生产,大家穿什么?吃什么?
在中央任职的几年里,吴桂贤的个人档案仍在西北国棉一厂,个人待遇仍同以前一样,月薪仍然只有67元,至始至终没有领过副总理的职务工资,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一贯作风。据说每次开会时,吴桂贤都是一杯白开水,从没有喝过茶叶。
在中央,吴桂贤是工人代表,陈永贵是农民代表,他们两人在工作上采取的是毛主席特地安排的“三三制”:三分之一时间在中央工作,处理份内事务;三分之一时间回到原单位,继续抓工农生产;三分之一时间到全国各地调研,为国务院工作部署提供参考依据。在此期间,吴桂贤同陈永贵一样,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忙忙碌碌,在各项工作中都作出了不错的成绩。
1977年,吴桂贤主动向党中央提出辞去国务院副总理职务的申请,获得中央批准后,重新回到西北国棉一厂工作。事实上,她从未离开过国棉一厂,只不过这一次,她又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她一生热爱的纺织事业中了。
吴桂贤能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当然来自于特定历史时期的选择。但她能由一名没有文化的普通农家女孩,成长为新中国80万纺织女工的卓越代表,则离不开她自身的努力奋斗。吴桂贤一生热爱祖国的纺织事业,始终不渝地践行工匠精神,她善待同事,以厂为家,数十年如一日深耕纺织文化,对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的工匠精神,值得后人永远学习!
吴桂贤老人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