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巴黎的私立医疗机构,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坐落在大巴黎92省塞纳河畔讷伊(Neuilly-sur-Seine)的巴黎美国医院(l'Hôpital Américain de Paris)。
这家成立于1906年,象征着法美友谊的私立医院,以医疗水平高、服务奢华、极致保密而闻名,吸引了无数名人富豪:
从毕加索、琼·哈利戴到贝当古夫人、奥马尔·邦戈,这里留下了无数知名身影的就医记录。
然而,医院华丽表象之下,却隐藏着另一面——
高压管理、心理压力巨大,甚至导致了一起震动医疗界的悲剧。
巴黎美国医院是法国唯一一家同时获得法国健康监管高级委员会(HAS)权威认证和美国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认证的医院。
作为一家非营利机构,它不发放股息,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老板”,所有收入都用于医院本身的运营和扩张。
这里,医生大多是自由执业者,直接向患者收费;将近三分之一的患者是外国人,为医院贡献了约40%的收入,病人可以选择匿名或使用假名入院,确保隐私不被侵犯。
为了匹配这群全球顶尖客户的需求,医院设有专属翻译服务(面向俄语、日语、阿拉伯语等语言客户),提供星级酒店般的服务体验,包括大厨定制餐饮、银质纪念品、专属接送服务,一切细节都极尽奢华。
在这里,“VIP医疗”不仅是宣传语,更是一种现实运作模式。
可 2020年2月,就在这所医院里,一起震动法国医疗界的悲剧发生了:
48岁的麻醉师埃马纽埃尔·马雷(Emmanuel Marret)被发现死在他的汽车后座之中,身边摆放着他从医院取走的手术设备。
这位在巴黎美国医院工作了十年的麻醉师, 给自己注射了致命剂量的麻醉剂。
他生前是业内公认的佼佼者, 医学院荣誉院士,曾多次在最负盛名的国际权威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被同事们称为“大学者”。
他的死亡引起了医学界的震动,近400人聚集在他的葬礼上向他表示敬意。法国麻醉和复苏学会以及专业全国联合会都向这位有着非凡智慧的人致敬。
对于一位才华横溢、身心健康、热爱家庭的医生来说,这样的选择令人难以理解。
更令人震惊的是,马雷生前多次向家人表达过对医院管理方式的极大痛苦。
他的妻子回忆说:“他不是脆弱的人,也不是怕压力的人。他只是在最后几个月,一次次地告诉我,‘我受够了,我想离开这里’。”
这场悲剧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巴黎美国医院在医学光环下潜藏的职场文化。
根据法国警方调查,马雷的死亡并不是孤立现象。几十位医生、护士、助产士在调查中作证,指出医院内部存在着管理层长期施加的巨大压力;"有毒"的工作环境;以绩效和财务为中心的文化,忽略了医生和护士的心理健康。
特别是麻醉-重症监护部门,多名医护人员描述,那里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小圈子,领导风格专断、压制异见。即使有医生在内部发出警告,医院高层也选择了无视。
最让人痛心的是,早在马雷自杀前一个半月,医院内部的医疗委员会主席就曾发出邮件警告,提醒管理层注意潜在的管理问题,并指出部分领导风格"正在组织小团体,制造紧张气氛"。
但最终,管理层并未采取任何实际行动。
事实上,在马雷自杀前的两周,他完成了五个夜班,累计工作时长超过180小时。虽然医院管理层声称这是正常值,但同行医生指出,这样的排班极易引发疲劳和精神崩溃。
更雪上加霜的是,马雷在自杀前经历了一系列“医疗事件”,其中包括一名美国富豪妻子手术后的并发症处理问题。
这名33岁的女性剖腹产后几天出现了肠梗阻的症状,马雷从病人的最大利益出发处理了紧急情况,由于转诊外科医生正在休假,他给她开了消炎药并协调了即将进行的手术。
然而,这位亿万富翁对医院施加了极大压力,马雷却成为了直接承受者。虽然他专业处置无误,但却未获得管理层任何形式的支持。
相反,有同事透露,马雷在事件后收到了质疑他判断能力的讯息,这可能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医学界,尤其是急救、重症领域,有一种被称为“第二受害者”的现象。即医生在处理病人意外情况后,容易产生严重的自责和心理创伤。
麻醉专家塞戈莱娜·阿尔扎利耶-达雷特( Ségolène Arzalier-Daret )指出,如果医疗机构缺乏有效的心理支持体系,医生很可能在孤立无援中走向极端。
马雷事件正是一个典型例子:面对外界压力和内部质疑,他没有得到任何正式支持,孤独地承担了一切。
在悲剧发生后,巴黎美国医院迅速成立了一个独立调查委员会,由外部医学权威领导。结果,这个委员会的调查结论是:医院无直接责任。
然而,这个结果却引发了质疑。因为随后,这位调查委员会主席——著名医学教授杰拉德·弗里德兰德 (Gérard Friedlander)——就被任命为医院的医疗总监。
另一名参与调查的委员,也进入了医院的核心决策层。
这一系列人事变动,让外界不得不怀疑,这场内部调查是否真正做到完全独立透明。
事实上,巴黎美国医院内部长期存在的社会心理风险问题,早在2018年就被正式提出了。
那一年,医院职工代表因担心工作环境中的“重大风险”,委托独立咨询机构Technologia进行了全面评估。
这份历时数月、长达75页的社会心理风险(RPS)报告指出:
员工普遍感受到高强度压力与心理疲劳;某些管理模式被认为专断、压迫,甚至带有威胁性;员工表达了严重的情绪耗竭和职业倦怠风险。
报告明确建议:医院应立即加强心理健康干预措施,优化管理风格,防止更严重的职业健康问题。
但出于担忧声誉受损,医院管理层一度试图阻止报告公开,甚至打官司拖延了三年,直到被法院最终驳回。
这一举动,让医院在员工眼中显得更加封闭、防御,而不是积极应对问题。
然而,无论内部调查是否存在质疑,巴黎美国医院作为一个依赖社会捐赠与私人资助运作的非营利机构,其背后错综复杂的捐赠网络本身,也构成了它独特的运作生态。
它的发展离不开慷慨捐赠者的支持。LVMH集团掌门人伯纳德·阿尔诺、传媒巨头文森特·博洛雷、拉加代尔家族等法国顶尖富豪都是其长期捐赠者。
2024年初,阿尔诺家族在一场私人晚宴上就宣布,为医院筹集到了一亿欧元的捐款。
在法国,医疗、慈善和权力往往交织。捐赠不仅是善举,也是一种影响力布局。正如一位记者所言:“掌控医疗机构,就是掌控了生死边缘的资源。”
据爆料,在疫情期间,部分捐赠者甚至获得了优先疫苗接种的特权——早于医护人员。
听起来残酷,但这就是现实。
对于普通患者来说,这是一家可以信任医疗技术的地方;但对于在这里工作的医生护士来说,职业生涯中可能面临的挑战,比外人想象得要沉重得多啊。
Ref:
https://www.francetvinfo.fr/enquetes-franceinfo/enquete-entre-excellence-medicale-et-pression-manageriale-plongee-dans-les-coulisses-de-l-hopital-americain-de-paris-etablissement-prefere-des-stars-et-des-grandes-fortunes_7209042.html
文|闪电
点「赞」「在看」为我们打c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