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粒黄沙见证坚守,每一株新绿承载希望。这个春天,请到民勤种棵树!

连日来,“请到民勤种棵树”公益活动持续升温,各地志愿者从四面八方奔赴这片热土投身防风固沙志愿服务。截至目前,已有3.5万名志愿者赴民勤参与植树造林,完成治沙面积达4500亩。


志愿者在沙漠里植树添绿 卢璐 摄

上海杉达学院的学生李笠,连续两年跨越2300多公里来到民勤收成镇兴隆村治沙基地种树,并用镜头记录梭梭苗扎根荒漠的奇迹。“我的专业是网络与新媒体,我打算将治沙历程融入毕业设计,通过做纪录片,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为什么要种树,希望用自己所学守护沙海绿洲。”

来自上海的大四学生陆蓓蓓在基地种树20多天了,从“植树小白”到组长,每日上千次弯腰直立的循环让她全身贴满膏药,但仍坚持作业。“重复劳作固然辛苦,可眼见荒漠渐染青翠,成就感油然而生。”

这群“90后”“00后”的志愿者,有人受综艺节目《种地吧》感召而来,有人因关注生态环境而行动。他们用脚步丈量沙海,用汗水浇灌希望,日均800余人的队伍中,青春的面庞成为沙漠最亮眼的风景。

今年21岁的哈萨克族志愿者森巴提·巴依波拉提坐了27个小时的火车来到民勤种树,现在是2号组组长,计划坚持到5月份结束。“我来自新疆伊犁,不管在哪里做事,都是在为国家贡献力量。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同胞参与到民勤的治沙事业中。”

8号组组长贺一江是首批来的志愿者之一,她到基地已经50多天了,中途从未离开,现在她已经是基地种树的“老把式”了,挖穴、种树、浇水、回填这些工序对她来说已是轻车熟路,她还会悉心指导新来的志愿者。每天都过得特别充实快乐,她告诉记者,现在他们种的树苗都开始发芽了,小伙伴们都非常高兴。“五一”期间,她的好多小伙伴都会过来。


志愿者在沙漠里植树添绿 吴苗 摄

志愿者们来自五湖四海,有大学生利用假期,为沙漠添一抹青春绿意;有企业职工组队,将团队精神挥洒在沙海;还有退休老人,带着对生态改善的热望重返“战场”。方格内栽下的梭梭苗是他们种下的希望。

10岁男孩娴熟地为幼苗浇水、回填沙土。香港志愿者卢桂景母子已经是第二次来民勤种树了,卢桂景透露,孩子去年参与公益植树后,深感意义重大,由此立下十年之约,约定每年身着同款式绿色工装参与植树。

治沙需要代际传承。在民勤防沙治沙路上先后涌现出了大坑沿农业合作社、铁姑娘治沙队、薛万祥、杨可畅、石述柱、姜莉玲、马俊河、仲麟等不同时代的治沙群体和个人。

“截至目前,我们在沙漠里种下80多万棵树。”基地负责人仲麟表示,经过小伙伴们的不懈努力,树苗开始发芽了、长叶了。

70载的锲而不舍,终将“沙进人退”改写为“绿进沙退”。目前,民勤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230万亩,其中压沙造林110万亩以上;325万亩天然沙生植被在封育中重焕生机,构筑起捍卫绿洲生态安全的立体防护体系。(记者:王菊虹 王希丽 张小芳)

编辑:李筱

审校:周旦

责任编辑:闫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