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期间

未成年孩子

接触网络时间增多

诈骗分子也将目光瞄向了

涉世未深的学生们……


骗子们用免费

领取游戏账号、游戏装备

解除防沉迷等作为借口

来诱使中小学生上当受骗


在享受快乐假期的同时

也要警惕诈骗陷阱!

真实案例

近日,某学生在抖音平台收到陌生人私信,对方称可免费赠送蛋仔派对游戏皮肤。

接着其尝试领取皮肤时,对方表示因其是未成年人,无法直接领取,需配合操作解除限制方可领取。该学生信以为真,于是在对方的指引下拿其奶奶手机按照对方要求关注指定抖音账号。

该抖音账号使用者让其前往无人地方操作,并叮嘱保持小声。该学生起初表示不想继续,随后对方恐吓其若不配合解除限制,其父母将面临罚款和拘留。

该学生出于害怕,之后配合与对方进行视频聊天,期间将奶奶手机收到的短信拍摄发送给对方,并按要求删除了短信内容。后其奶奶查看银行卡发现卡里面的钱被转走,方才意识到被骗,共计被骗8453.36元。


诈骗手段分析

一、犯罪分子一般在各游戏交易平台、游戏大厅、游戏相关APP,留下各种引人添加好友的信息(例如低价出售账号、免费送皮肤、免费刷游戏道具等)。并且以不方便交易为借口要其添加QQ群、QQ好友等。

二、得知受骗者年龄较小后找各种理由威胁其提供父母的支付账号,让受害者扫二维码进行支付,或者是购买其他金额的购物卡。

三、当骗子发现受害人容易操控后,会直接开始索要验证码(此验证码即是转账验证码),或是诱导其下载会议APP开启屏幕共享,目的也是为了要转账验证码。

四、骗子发现孩子父母卡中无余额后,会哄骗受骗者,过几天皮肤会到账(过几天再联系、账号出了点问题过两天再给等拖延时间的借口),并且让受骗者删除有关信息与记录,家长发现时为时已晚。


假期往往是涉学生类诈骗高发期

由于中小学生涉世未深

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和能力偏弱

容易受骗和被恐吓

请学生及家长

务必提高警惕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规避电信网络诈骗

1.要多关注、合理安排孩子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多培养其他兴趣爱好,让孩子适度游戏,快乐成长。

2.要教育孩子提高警惕,让孩子牢记“三不一多”,即: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漏,转账汇款多核实。不要随便添加陌生人联系方式,更不要和网友私下见面。

3.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上网情况,不向孩子透露支付密码,当孩子提出扫脸、指纹验证、输入密码等操作时,要仔细询问原因,不可盲目配合。

4、告知孩子一些反诈宣传典型案例,了解诈骗分子的惯用手段和套路,加强识骗防骗能力。

5、遇到“账号、银行卡异常被冻结”“按指引洗脱嫌疑”“逮捕证”“通缉令”“传票”等情况,千万不要害怕,应立刻告知家长,必要时报警求助。提醒孩子如对某事有疑问或感到迷惑,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