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劳动创造历史,奋斗成就梦想。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无数平凡劳动者以汗水浇灌热土,用双手铸就辉煌,在各自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他们中有工艺精湛的技术工匠,有创新突破的科研先锋,有坚守岗位的人民教师,有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也有默默奉献的基层工作者……他们是时代的脊梁,是值得致敬的楷模!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展现新时代奋斗者的风采,黑龙江网·维度新闻特别推出“五一”劳动节劳模系列报道《榜样的力量》。让我们以劳模为榜样,以劳动为荣,以奋斗为美,共同奏响新时代“劳动最光荣”的强音!向每一位努力奔跑的追梦人致敬!


  “如果生命有终点,我愿它永远停驻在讲台上。”这是邰慧在病床上写给女儿的遗书,也是一个教师对教育事业最深情的告白。面对生死未卜的凶险病情,她毅然选择了微笑着回到讲台,用生命守护学生的梦想。

  一位教师,能温暖多少个孩子的青春?一位劳模,能托举多少梦想启航?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新区学校校长邰慧,用33年的坚守,给出了动人的答案。


  初心如炬:用爱温暖每一个孩子

  1998年,特大洪水肆虐东北。正在内蒙古林区阿龙山探望母亲的邰慧,面对新学期开学在即,不顾亲友劝阻,毅然踏上回校的列车。水漫铁路,车辆颠簸,但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教室里四十多个孩子的命比我的金贵!”抵达学校那天,她湿透了衣衫,却笑着走进了课堂。

  从教三十余年,她以一颗赤子之心,温暖着每一个孩子。煤气中毒的萌萌同学卧病在床,她坚持半年为其补课;母亲突然离世的小敬垚痛失依靠,她将孩子接到自己家中,吃住陪伴整整一个学期。女儿出生才两个月,为了坚守岗位,她在学校附近租房,课间操时飞奔七楼喂奶。


  每个“六一”儿童节、每一次入队仪式,她都会亲手为孩子们准备特别的礼物:一封真挚的书信,一只寓意“一杯子一辈子”深情的水杯。细微处见真情,涓涓爱意,润物无声。她常说:“教育的美好,就藏在这些用心的细节里。”在点滴之中,她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教育的温度,也教会了他们以爱回应世界。

  爱如暖阳:用生命守护每一次课堂

  2018年,噩耗突至。邰慧被确诊为脑膜瘤,必须立即进行开颅手术。从未请过一天病假的邰慧,决定利用十一长假完成手术。就在手术前一天,她还带领学生参加区运动篮球操比赛,挥洒着最后一刻的汗水。

  手术前,邰慧为高二的女儿写了一封长长的遗书,并授权做医生的弟弟进行了遗体捐献:“要是我醒不过来,把我的肉体捐献给医学院校做教学研究,眼角膜捐献给需要光明的孩子们!嘱咐女儿一定好好学习,考上理想的大学……”在邰慧看来,这封遗书不代表悲壮,而是教师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术后仅仅半个月,邰慧说服了亲人,就戴着假发,拖着未愈的身体重返讲台。拿着粉笔的手在抖,汗水顺着假发淌下,她却笑着站在孩子们中间。

  而孩子们给了她最温暖的回应:第二天、第三天,一个又一个男孩剃成了小光头。“老师,您别戴假发了,伤口会不舒服。”“老师,我陪您一起长头发!”教室里,一张张稚嫩的光头笑脸,成为对老师最深情的守护。

  那一刻,教室仿佛成了一片静默的海洋,孩子们用最质朴的方式告诉老师:“我们在,您不孤单。”

  改革破冰:用创新引领发展

  教书育人不仅是爱与责任,更需要不断创新。作为哈尔滨新区第十七中学的副校长,邰慧始终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她带领教师团队率先开展“双减”课题研究,研发出“十百强思政一体化”特色校本课程;跨越松北、道里、道外三区,带领近50名教师赴五常、巴彦等地送教下乡,做示范课、开讲座,分享经验,让教育的种子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

  邰慧首创“动感作业群”,提倡小手拉大手共育良好习惯;开创全市第一堂网络直播课堂,录制云平台百余节网课,为线上教学探索新路。


  2021年,邰慧以高层次人才入教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新区学校。学校待建时期,她带教师跟岗,继续为学生上课。学校“双减培训”“文化建设”“十百强德育一体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等工作的示范引领。她将人物故事纳入到中小学思政一体化课程的体系,让孩子们从小立大志,向先辈学习,向英雄学习,向榜样学习。打好人生的底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她推行“大课程观”:天地皆课堂,生活即教材,每一件小事都能成为教育的契机。

  旗帜在肩:用担当照亮前行之路

  “一名劳模,就是一面旗帜。”作为黑龙江省基础教育领域唯一的党的二十大代表,邰慧用行动诠释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党的二十大闭幕后,她第一时间走进校园、机关、社区、企业,做了50余场宣讲,把党的声音带到千家万户,把理想信念深深种在孩子们心田。


  邰慧邀请各位劳模工匠走进学校,走进“十百强”之“百位人物”课程,实现“家校社协同共育”,让先进党员、劳动模范、大国工匠、道德模范,成为孩子们身边的榜样、偶像、最应该追的明星,成为青少年儿童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讲述劳模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她说:“教育的意义,就是用一代人的信仰,点燃下一代人的梦想。”在她的引领下,一颗颗信念的种子,正在悄然发芽、生长。

  33年来,无论角色如何变化,邰慧始终坚守着“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誓言。她视教育为天职,视讲台为生命,以平凡之躯,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面对荣誉,她总是轻声说:“成绩属于集体,属于每一个默默奉献的教育人。”但在学生心中,她就是那个用温暖守护成长,用生命点亮梦想的人。真正的劳动模范,不在于头衔的光环,而在于用一颗滚烫的心,温暖世界,照亮未来。


  夜色微凉,城市万家灯火璀璨。在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新区学校的教学楼,一束柔和的灯光依然亮着,那是邰慧留给学生、留给教育的一道光。

  邰慧,一位新时代最美的教育者,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着属于劳动者最闪耀的诗篇。(记者 宋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